蒲宗孟呵呵一笑。
他等的就是呂公著這句話。
讓天子好好看看,誰才是忠臣,誰又是奸佞!
天子此政,是為國為民,為社稷長治久安之策。
只有盡快的選取足夠的人才,制造出,符合天子要求的火炮、火銃。
大宋江山才能永固!
西賊、北虜才能被討滅!
而他呂公著,卻這也不愿,那也不愿。
分明就是不想輔佐君父,一統天下!
這樣的宰相,要他何用不如罷黜,換他蒲宗孟上!
呂公著也意識到自己可能說錯話了,趕緊頓首再拜:“君前失儀,臣死罪!”
趙煦輕笑一聲,道:“兩位相公,皆是為國為民,何來有罪”
“何況左相所言,確有道理!”
“祖宗之制,確實并無諸科進士,享進士及第之事……”
他將呂公著扶起來,道:“相公這樣罷……”
“諸科進士前三,以某科進士及第為名……”
“其授官,比進士出身……如何”
制度,進士分甲科、乙科。
其中,第一等、第二等,為進士及第;第三等、第四等賜進士出身;第五等賜同進士出身。
而進士授官,嚴格遵循著不同的名次來除授。
譬如說狀元,一般初授就是京官。
而進士及第者,雖不能京官起步,但也是通判某州、知縣等。
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快速跳出選海。
但進士及第之下的諸進士,就得從選人七階做起了,乙科和諸雜科進士,就統統的從判司薄尉做起,以某州某軍司法參軍等職位,開始磨勘。
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沉淪選海,永世不得超生,可能到死,都只是一個小小的九品選人。
正是因此,大宋的進士們,在考中進士后,假若名次不滿意,就可能棄官不當,繼續參加科舉,直到考到心儀的名次。
因為,這樣做可能勝過在選海掙扎一輩子!
所以,所謂的比進士出身,也就是進士第三等、第四等,相比過去,地位是提高了,但也只是如提,不似進士及第,可能會破壞規則!
影響并不算大。
至于所謂的‘某科進士及第’,只是個好聽的名頭,就像祖宗的所謂‘某科學究及第’一般。
呂公著在思慮之后,躬身拜道:“臣謹奉詔!”
趙煦滿意的點頭,握著呂公著的手,道:“相公公忠體國,朕甚嘉之!”
接著,他看向蒲宗孟:“右相亦是忠心大臣,朕甚勉之!”
蒲宗孟露出笑容,當即拜道:“臣愚氓之人,蒙陛下不棄,用為宰冢,自當盡心竭力,報效君恩!”
趙煦依舊握著呂公著的手不肯放開,笑著道:“左相啊,除了增加明算、明法科取士……”
“朕還想開制科……”
“司馬溫公臨終的時候,曾握著朕的手,與朕哭道:國家取士,當取有用之人!”
“今之科舉,弊端多矣!”
“于是,獻十科取士之法!”
“朕思之良久,誠以司馬溫公,肺腑之言,為國為民啊……”
呂公著看向趙煦,心中只有一種感覺:“累了,毀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