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蔡京履任廣西
邕州。
自元祐元年開始,便正式被確定為廣西經略安撫使司行轅所在。
這是因為,邕州控扼著珠江上游的左右江水系。
無論是大理國的茶馬貿易,還是交州地區的蔗,又或者交趾獻納的貢米。
都可以通過珠江的眾多支流,運抵邕州。
故此,當蔡京抵達邕州的時候。
他所見到的邕州城,已是一座商賈興盛,輻射四方的商業城市。
邕州城外,甚至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棚戶區。
邕江河道上,往來的船只,更是密密麻麻。
不止有著滿載著蔗、苧麻的官府大型綱船,還有著大量數之不盡的用著竹子扎起來的簡易竹排。
這些竹排上,運著的貨物種類,極為繁雜。
有從邕江里捕獲的魚獲,也有附近土司產出的土貨,更多的則是從中原而來的商貨。
蔡京見著,也是無比詫異:“邕州竟是這般繁華!”
前來迎接他的邕州知州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副使蘇子元,在他身旁,略帶驕傲的介紹道:“此皆賴章相公之功也!”
“章相公治桂,為政以寬,愛民如子,其興水利、勸農桑、勉商賈、建學校……卸任之日,廣西官民垂淚,父老競相恭送,人數多達十余萬……”
“尤其是廣南疍戶,視章相公為再生父母……”
蔡京聽著蘇子元對章惇的吹捧,心里面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畢竟,前任政績太出色了,他這個繼任者壓力多少有些大。
這要換一個人,他恐怕當場就要擺臉色了。
可是,現在和他說話的人是蘇子元。
當今官家親自追贈的奉國軍節度使,親自賜謚曰:忠武的蘇忠武公之子。
他本人的名字,更是被官家寫在御前屏風上,還多次公開稱頌說:使天下武臣,皆若蘇忠武公父子,天下何愁不能太平
去年南征勝利后,官家通過都堂,明詔天下,以邕州軍民再三上表懇求,同時蘇緘廟頗有靈驗的名義,敕蘇緘為邕州城隍,并命廣南西路立廟為祀。
于是,蘇緘成為了,大宋朝少有的本朝被追封為神明,立廟建祀的大臣。
此番,他蔡京南下,陛辭的時候,官家也親口叮囑他,到了邕州,務必要祭拜城隍,以倡忠孝。
所以,這位邕州知州,是實實在在的帝黨心腹。
人家可是有著可以直奏御前的特權,論圣眷未必就輸他蔡京。
何況,蘇子元所吹捧和歌頌的章惇的圣眷,太過強大了!
自其父訃告抵京,天子輟朝三日表哀,并遣使慰問其在京妻兒。
這就已經很罕見了——大臣的父親去世,皇帝輟朝示哀,大宋朝百五十年,類似的例子,屈指可數。
然后,就是一系列高規格的治喪待遇。
光是賜給章惇治喪的費用,就高達十萬緡。
而且是從封樁庫里出的錢!
歷代大臣中,論圣眷之厚,能與之相比的,大抵就只有仁廟的宰相晏元獻公了。
所以啊,蔡京也只能在心里面酸一下。
然后,他就抓到了蘇子元話中的一個重點:“疍民”
“廣南西路也有疍民嗎”
作為福建人,蔡京自然知道疍戶。
這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世代居住在江河湖海之上,以漁為生,在外人眼中,這些人大抵處于一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狀態。
可蔡京知道,這不是事實!
相反,疍民們生活極為困苦。
至少福建的疍民們是這樣的——他們世代生活于舟船只上,很多人終生都不上岸。
生老病死,皆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