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大宋傳統——士大夫內斗
接下來幾日,文及甫開始密集的宴請李資義,帶著他接觸汴京各種上層權貴。
曹、劉、楊、向、高……
一個個在李資義看來,遙不可及的中原外戚貴族子弟,在文及甫的引薦下,與他相識。
然后,又帶著李資義參與了一場又一場,汴京詩會。
結識著那些在汴京城中,也屬頂尖的詩人、畫家。
又帶著他,流連瓦肆,醉臥勾欄,與汴京各大瓦肆的廠牌相交。
這一切的一切,都叫李資義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不知不覺中,便已悄然視自己為汴京權貴。
隱隱約約中,竟在潛意識里,將其他與他同來的高麗使團成員,特別是那些中低級官員,視作了異類,覺得自己與他們不同,自己應該屬于更高級的圈層。
擁有這種心理的人,在現代網絡上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形容詞——達利特領班。
而,很搞笑的是,高麗使團上下,無人發現他的變化。
只是覺得,李資義似乎變了些。
但具體哪里變了
無人說得清楚。
這是因為,高麗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講究上下尊卑秩序的國家。
不止是貴族之間,有著嚴格的封建等級。
便是同一個家族內部,嫡庶之間也劃分出巨大的鴻溝。
哪怕同是嫡子,哥哥和弟弟之間的地位,也有不同。
這種嚴格的封建等級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以至于到了現代,都依然深深扎根于南北朝鮮的社會,滲透到方方面面。
所以,對高麗人來說,李資義這等頂級權貴,本就是傲慢的。
如今,不過是更傲慢些罷了。
這不還是一樣嗎
文及甫忙著帶李資義到處混圈子的時候,大宋朝堂卻在這個冬天,起了波瀾。
文官士大夫們的老毛病,又犯了!
簡單來說,就是內訌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內訌。
一場大混操!
短短七八天,整個晉西北就都亂成了一鍋粥。
幾乎所有派系,都被卷入其中。
所有人都開始撕咬自己的政敵。
而向太后自聽政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復雜的文官斗爭。
缺乏經驗,應對猶豫,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文官們的互咬和彼此攻擊。
等到了元祐二年的十一月庚申(十二),事情已經鬧到不可開交了。
向太后無奈,只能是在這天早朝之后,特意派人把趙煦,喊到了保慈宮中。
自入冬以來,趙煦就搬回了福寧殿居住。
這主要是因為,趙煦漸漸大了。
而保慈宮,命婦出入頻繁,為免瓜田李下之嫌,向太后主動讓趙煦搬回了福寧殿居住。
當然,她沒有忘記,讓自己身邊的心腹尚宮安慈仁康夫人張氏,帶著一隊精心挑選的四十歲以上的老女官,到福寧殿服侍趙煦起居。
這是為了避免,宮中的小浪蹄子,勾引天子,損失龍體。
這也算是成長的煩惱吧。
趙煦到了保慈宮,給向太后請了安,就坐到她身邊,問道:“未知母后,召兒來此,所為何事”
向太后看著趙煦,嘆了口氣,道:“前日吾命有司,謄抄給六哥的劄子,六哥可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