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上京,南郊。
因為遼國的天文觀測技術以及漏刻計時技術的落后。
所以,盡管遼在北方,但遼人的五更比之汴京的五更,還要快上一二刻。
所以,此刻遼國的冬至祭天儀式進度,甚至比汴京的趙煦還要快。
遼主耶律洪基,身著和趙煦一模一樣的冕服。
平天冠、二十四琉垂下,中單朱舄,手捧玉圭,在一位老道士的引領下,從寰丘的小次升階,來到最終的目的地,也就是祭天之壇。
在這里,數十位道童,都已面北而立,唱著古老的歌謠,接引著來自昊天上帝的關注。
耶律洪基在老道士的引領下,先面北而拜。
在那里,有著一件黃褥,坐褥上放著一塊神主牌,其銘曰:昊天上帝。
然后,耶律洪基又面朝東南,對著放置在這個方向的一件黃褥上的神主牌,恭恭敬敬的頓首磕頭。
這神主牌上,刻著文字——大遼太祖皇帝之位。
在其背面,則刻著遼太祖的尊諱。
仔細看的話,這次的遼國南郊祭天,神主牌背面的太祖尊諱,在【太祖姓耶律氏諱阿保機】的旁邊,多了一行楷書——【本漢高之后,漢姓劉氏諱億】。
這是遼國前所未有的事情。
盡管,在遼國開國之初,遼國上下就都知道,大遼皇帝阿保機在未稱帝前,就崇拜漢高祖,以漢姓劉氏,自稱劉億與友人相交。
但在祭天的時候,將這個事情明晃晃的刻在神主牌上,請皇天后土共同見證,這還是第一次!
在耶律洪基,拜完太祖神主,起身之后。
寰丘上的磐鐘開始奏響。
隨之,無數樂器加入合奏。
然后,被立在壇上的編鐘,也加入了大合奏。
遼國的祭天儀式,正式開始了。
頭戴平天冠的耶律洪基,仰頭望向蒼穹,在宏大的樂聲合奏中,開始了低聲禱告:“臣耶律洪基……不,劉洪基!敬告于昊天上帝,皇天后土,十二宮神,諸天星官……”
“臣今南和宋庭,西服黨項,東討高麗之逆,復漢四郡之疆,繼而興仁義之師,渡海征討日本國逆賊藤原氏,興滅國,繼絕室!”
“于是,四夷來賓,列國來朝!”
“遼已極盛矣!”
“愿昊天上帝,皇天后土,四方星宿,十二宮神,共佑我大遼江山,億萬年永固!”
禱告至此。
耶律洪基在心中加了一句:“愿得南朝佳婿,使子孫后代,有效太宗故事之機……”
“入主中原,一統天下,還于舊都,再興漢室!”
不管是長安也好,還是洛陽也罷。
才是歷代遼主,心心念念的真正家園、帝都。
對他們來說,如今的遼國五京,只是暫居而已!
……
趙煦在中太一宮的觀主的引領下,從小次升階,踏入寰丘祭壇。
大宋寰丘祭壇,與遼國寰丘祭壇,相差無幾。
都在北面和東南面,設有兩個黃褥,坐褥上,各自放著寫有【昊天上帝】以及【大宋太祖皇帝之神位】的神主牌。
在中太一宮的觀主引領下,趙煦按照禮儀,先對昊天上帝的牌位贊拜行禮,然后對著太祖皇帝的神主牌贊拜行禮。
在他行禮之時,寰丘上的道童們,奏響了磐鐘,也唱起了古老的歌謠。
旋即,和遼國寰丘一般。
十余件樂器,相繼加入合奏。
最后,是兩件編鐘,被樂師敲響,形成宏大的祭天禮樂合奏。
在合奏聲中,趙煦面向他的父皇永裕陵的方向。
然后,仰頭望天。
此刻的天穹,很給他面子,并無陰云,稀疏的群星,點綴著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