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賜名幼子
蔡確的宅邸,乃是元豐改制后,趙煦的父皇為酬謝蔡確在官制改革中所立下的功勞而賜。
既是御賜,自然就是宋代標準的士大夫宅邸形制了。
外門皆以柴荊,入門便有一個壁照。
怪石嶙峋,奇峰陡峭,遠山如黛,千里一圖。
趙煦一看就知道,此必郭熙的手筆!
說起來,現在的郭熙身價已是水漲船高了。
據說他現在輕易不給人作畫,若要請他下筆,起碼得備上千貫以上的潤筆費才行。
米芾哭暈在廁所——去年趙煦命馮景在市面上,購入米芾畫作七副,收藏到了福寧殿的書閣中。
加起來攏共了不到四百貫,均價五十余貫而已。
只能說,無論那個時代,藝術品這種東西的價值,從來不跟作者的藝術成就掛鉤,只和作者的身份地位掛鉤。
從壁照穿過,蔡府前廳的閣樓屋舍,便映入眼簾。
回廊墻壁,皆以麻搗土涂之。
所謂麻搗土,乃是以石灰、碎麻和土為漿而成。
因為汴京學府的緣故,趙煦現在對這種材料,已經很熟悉了。
所以他知道,好的麻搗土,就該如蔡確家所涂的這些麻搗土一般,細膩而堅固,不懼風雨侵蝕,歷百年而不裂。
所以價格昂貴。
單單是汴京學府一期,在麻搗土上就費了五千貫!
就這還是沈括改進了麻搗土的制備方式,使其可以標準化、大規模生產。
而像蔡確家的墻壁上所涂的麻搗土,在當年恐怕少說也了兩千貫!
出回廊,蔡府前廳便映入眼簾。
標準的宋代士大夫家宅布局——三間小廳,環繞著位于正中的事堂,事堂七進,依次排開。
事堂左右兩側,有子舍分列,南北兩端,則與事堂同,都是七進的格局。
趙煦知道,這還只是蔡府的一部分。
概因大宋士人之宅,分前廳、后宅兩部分。
前廳以為男性主人會客、議事、飲酒與友人吟詩作賦之地。
后宅則是女性主人,典治家務,教訓下人,子女讀書之地。
男主外,女主內也!
若是家教森嚴的道學先生的家宅,規矩更是森嚴無比。
便是子女,也在這樣的約束和教導下,稟禮而行。
怎么稟禮法
男子晝無故不處私事,婦人女子無故不窺中門。
男子夜行當秉燭,婦人女子有故欲出中門,必擁蔽其面(戴面紗或能遮臉的帽子)。
甚至于——哪怕是兄弟姐妹之間,平日里也要避免直接相見。
下人仆役,也是男女分開。
男仆在外,女仆在內。
但蔡確明顯不是那樣的道學先生,他也當不了道學先生。
所以,跟在趙煦身后,簇擁著的不止是他的諸子。
就連他的妻妾、子女,孫子孫女們也在身后跟著。
只是男女分開,各成一隊而已。
當然,在來到事堂前的時候,婦人女子們,就都紛紛拜了四拜,各自退下——事堂,是男人議事之地,也是一個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