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在乎他在想什么
他是恭順也好,還是在學越王勾踐也罷。
隨他!
交趾使團之后,就是日本貢使。
不過,這個所謂的日本貢使,其實是禮部安排來湊數的——上殿的使者,依舊是今年入宋請求大宋援助的僧人賴緣。
其壓根就沒有日本國主的授權,更談不上貢物了。
所謂國書、國禮,都是刑恕安排好的。
這一點,趙煦知道。
同樣湊數的,還有所謂的大食國貢使、勃泥國貢使、三佛齊貢使以及于闐、龜茲、高昌等國使團——全部都是刑恕,在夷門坊的胡商里找人來冒充的。
原因嘛,自然是為了營造一副萬國來朝,大宋中興的假象。
雖然趙煦和宰執們都知道,并沒有什么萬國來朝,大宋也還遠沒到中興的程度。
可是,讓天下人,尤其是那些草莽中的英雄豪杰們相信大宋天子圣節,萬國來朝,國家日益強盛,大宋將要如同漢唐一般君臨天下很重要!
只有這樣才能震懾這些人,讓他們乖乖的當順民,不要有不該有的想法。
所以,在接見這些使團的時候,趙煦表現的很熱情。
一一慰勉,賞賜有加。
這確實很能唬人,至少殿上的文武官員,都被唬到了。
但遼人們卻看的很清楚,都在心中腹誹不已。
尤其是耶律拱辰。
“南朝君臣,果然貫會虛張聲勢!”
他在殿外,看著那些所謂的‘日本貢使’、‘大食貢使’、‘于闐貢使’一類的人物。
嘴角就微微抽搐著。
那什么大食貢使的真假,他拿不準。
可是,日本、于闐、龜茲、高昌等國的所謂貢使他還不清楚
全部都是假的!
不過,耶律拱辰也不打算拆穿。
他甚至希望這南朝君臣,繼續沉浸在這樣的虛假夢幻之中。
只有這樣,等到將來太孫即位,大遼國力再積蓄一些,便可從容揮軍南下——
屆時,圣主執鞭,虎賁得用,名將賢臣羽從。
而南朝腐朽,主昏臣暗,上下奢靡無度,自是最好不過。
如此便可以效隋文帝故事——中原百姓,為汴寇所制,水深火熱!
豈因一衣帶水(黃河),不拯之乎
何況大遼受天命,為中國正朔,大遼天子乃漢高之后,劉氏苗裔,正合金刀之讖,理當有天下!
說不定,到時候統一的速度將超出想象!
如后周之滅北齊——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這樣想著,耶律拱辰就越發得意、期待。
然后,他就得到了南朝禮部官員的通知:“請足下做好上殿拜賀之準備!”
……
一刻鐘后,耶律拱辰在禮樂聲中,在禮官們的贊禮聲中,率著大遼皇太孫賀大宋皇兄興龍節使團上下成員,步入紫宸殿中。
旋即,以臣子之禮,遏見那端坐于殿上御座,據說只比太孫大上一歲的南朝皇帝。
“寧昌軍節度使臣拱辰,奉我主大遼太孫、梁王、朝鮮國王之命,恭以大宋皇帝陛下興龍節令,謹上千萬歲壽!”
說著,耶律拱辰就如同朝拜大遼天子一般,跟隨著南朝禮官的唱禮聲。
拜-贊-拜,再拜,再贊。
這是從去年開始,宋遼兩國在交往中不約而同的采取的默契——兩國使者面見兩國君王時,不再以外臣自居,不再行外臣之禮。
而是用彼此內部,朝拜彼此君主之禮。
而對外的解釋,兩國都是統一的——宋遼兄弟之邦,盟好百年,實乃秦晉、秦楚之好也!
所以,宋君既遼君,遼君既宋君。
自然的,要不分彼此,以示兩國之好,以結兄弟之義。
有意思的是,兩國都覺得自己在這個事情上占便宜了!
于是,兩國的高層,都在拼命的鼓吹和宣揚著幾乎相同的政治宣言。
而且都心照不宣的認為,自己才是秦,而對方不是晉就是楚。
也都打算在將來,請彼此君主到自家做客。
二王三恪之禮,都在悄咪咪的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