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蒲甘人壓榨和奴役的孟族豪強們,揭竿而起。
起義軍,接連擊敗蒲甘主力,甚至斬殺了蒲甘國王,其兵鋒直指蒲甘首都。
直到蒲甘王朝的上一代雄主阿奴律坨的另一個兒子江喜坨崛起,才挽救了蒲甘王朝。
但,即使如此,蒲甘王朝的統治根基和國力也已經大大衰退。
于是,當高家向撣邦擴張的時候。
位于下緬甸的蒲甘王朝,幾乎沒有反應。
準確的說,蒲甘人不想有反應!
國內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使得復國后的江喜坨,只能勉強控制作為國家核心的下緬甸地區。
對于撣邦這種游離在蒲甘核心之外,依舊以酋長統治為主的山區,江喜坨表示——累了,你們隨便吧!
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他只要出兵,好不容易安撫下來的孟族豪強們,就可能在后方再次作亂。
江喜坨才不想冒著滅國的風險,去救那些本來就只是名義上臣服的酋長。
也就是高家不知道這個事情,還在小心翼翼的試探,不敢大舉擴張。
即使如此,高家所得到的利益,也足夠驚人了!
高泰運就是在這樣的局面下,奉其父兄之命入朝的。
他此番來,自然也不僅僅是想來朝賀,更不僅僅是來請求大宋履行約定,接受大理國的僧人留學生。
他更是來請求軍援的。
交趾國的李太德,靠著從大宋購買的神臂弓、鎖子甲在真臘、占城,大殺特殺的事情,高家自然知道(大理和占城、真臘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
所以,高家也想從大宋購買神臂弓、鎖子甲、皮甲,然后抄李太德的作業。
開疆拓土!
這是高家無法抗拒的誘惑!
因為,只有開疆拓土,才能證明高氏有德有功。
才能和當年的段思平取代南詔一樣,讓高氏名正言順的取代段氏,成為這大理之主。
而在高家人心中,蒲甘是很強大的——沒辦法,蒲甘的一代雄主阿奴律坨,是在正面擊敗了大理國,然后率軍深入大理,逼迫大理國簽下城下之盟的君王!
他給所有大理人,都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陰影。
而,如今距離這位雄主離世也就十余年。
大理人自然是怎么都想不到,就這十余年的光景,蒲甘就已經爛完了
所以,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
高家決定,先從大宋這邊進口先進的神臂弓以及制式甲胄。
再揮軍撣邦,收復故土。
然后再看情況,要不要進軍下緬甸。
趙煦就更不知道了。
他看完大理國的國書,就提筆在國書上批示,然后放到一邊,等到覲見儀式后,自有禮部官員安排高泰運的單獨覲見時間。
……
大理之后,是交趾入貢朝賀使——一個名義是國主李乾德所委任,實際是李太德所派遣的使團。
這自然是沒什么好說的。
作為一個買辦傀儡,一個現在在經濟和軍事上,完全依賴于大宋的政治團體。
交趾使團在趙煦面前,表現的幾乎能和高麗人相比了!
其言語之諂媚,姿態之卑微,甚至都有些讓人尷尬。
但趙煦卻沒什么表示,只是淡淡的說了幾句場面話,就叫交趾使團退下去了。
他很清楚的。
李太德之所以恭順,之所以卑微。
純粹只是因為打不過大宋,又依賴于大宋而已。
而交趾的天性就是兩面三刀。
所以,只要大宋能持續強盛。
那李太德就只能乖乖的給他當狗,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而,若大宋一旦表現出頹勢,交州的土司們開始和汴京離心離德。
信不信,升龍府的李太德,立刻就能跳反。
類似的事情,在交趾的歷史上,上演過無數回。
好在,趙煦對交趾的定位,始終很清晰——一個糧食產地。
只要李太德的交趾,可以按照條約,每年把兩百萬石大米送到大宋來。
趙煦不在乎他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