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科舉作弊和反作弊
趙煦將寫好的指揮,交給童貫,便好整以暇的看向章衡等人。
他自知道,打一棒子得給一顆棗吃。
不然,臣子們光挨打,沒有獎賞。
那以后誰給他賣命呢
所以啊,得給這些人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
便道:“三位愛卿,接下來談一談科場舞弊的事情吧!”
“章卿!”他看向章衡:“祖宗以來,為防舞弊,都制定了些什么條貫”
“回稟陛下……”章衡拱手而禮,答道:“如今科場之上,已有鎖院、彌封、謄抄、編排、混榜、印題等制……”
說著便向趙煦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些制度。
所謂鎖院,就是在地方發解試和中央知貢舉的相關官員被任命后的第一時間,就應該進入貢院,并與其他人斷絕往來。
他們的飲食由專人負責。
以確保不會發生泄題、串通作弊等事。
而彌封,又叫糊名,顧名思義就是考生的名字會被糊掉。
謄抄則是所有試卷,都由朝廷雇傭專人謄抄。
且所有謄抄人,都只許用相同的字體來謄錄。
編排是對彌封的加強——糊去試卷卷首的考生籍貫等信息,然后給其一個隨機的序號,譬如甲一這樣。
其彌封和編排,應該由不同的兩個團隊來操作。
先彌封后編排。
混榜則是在考生們入場前,就提前安排好所有人的座次。
確保來自同一個軍州的考生,不會坐在一起。
印題則是科舉考試用紙,由宮中提給,并在紙上用御印加蓋,以防偽冒。
且在考試前,無論是地方發解試還是中央的貢試,所有題目和紙張,都保存在貢院,由禁軍負責看管。
總的來說,已經很詳細了。
而且——這些制度,基本都是真廟時期出現,并且完善起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真廟也沒有后人說的那么不堪。
當然,這也和真廟時期,連續出了好幾個嚴重的科場舞弊案有關。
不過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自有科舉以來,舞弊和反舞弊,就一直是科場上的重要一環。
趙煦在聽完章衡的介紹后,抿了抿嘴唇,問道:“祖宗之制,既已如此完備,為何我還經常聽人說起,科場上的弊案呢”
“比如說,元豐八年的科舉后,京中就一直有人在說,當年的科場上,作弊者數以百計……章卿這是怎么回事”
章衡苦笑一聲,道:“陛下有所不知……”
“祖宗雖定種種科舉之制,然而,舞弊之事,從來不絕于耳……”
說著他掰起手指頭,開始數起來:“方今科場之弊有假借戶貫、遷就服紀、增減年甲、詭冒姓名、懷挾文書、計囑題目、拆換家卷、改易試卷等……”
說著,章衡都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
畢竟,士大夫皆自詡正人君子。
然而,每次科舉,都有一大批人,用著各種各樣的辦法作弊。
過去每次科舉都能抓到少則十幾個,多則數十的舞弊者。
抓到的都有這么多,沒抓到有多少呢
反正,每次科舉考試結束后,貢院中都會出現‘引試即畢,遺編蠹簡,幾至堆積’的情況。
搞得貢院上下,尷尬無比。
趙煦對此,自然是心里面清清楚楚。
因為在他的上上輩子,每次科舉張榜之后,落榜士子都要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