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圣、元符的宰執,人均都被人罵過三次以上。
章惇更是屢有‘舞弊’之嫌。
這其中既有著落榜士子們不甘心落榜,想要把事情鬧大,逼著朝廷覆試,甚至是再考一次的原因。
但也確實是因為,科舉存在嚴重的舞弊現象。
而這些人都是親眼所見。
所以,恨其不公!
于是常常一呼百應!
想到這里,趙煦就輕輕靠到坐褥上,道:“卿且試言諸弊……”
章衡紅著耳朵,拱手應命。
然后開始介紹起,如今科場上流行的作弊手法。
其實也沒什么技術含量。
甚至,好多作弊的法子,在唐代就有了。
而且,這些法子基本都流傳到了現代。
依舊是現代考試常見的作弊手段。
比如假借戶貫、遷就服紀、增減年甲、詭冒姓名這些手段,都是科舉前使用的。
即使是現代隔三差五的,新聞上就會出現,被人冒名上學、冒名考試的情況。
何況如今呢
在沒有照相技術和身份證的中古,所謂的驗明身份的程序,多數時候就是個擺設。
畢竟,多數人的身份資料上,就那么幾句外貌和身高的描寫而已。
這就給了很多人操縱空間。
譬如每次科舉都有貢生,半道被人挾持,于是讓子彈飛的劇情開始上演……
何況,還有人會賣自己的貢生身份!
其他的作弊手段,也都能在現代找到。
懷挾文書,就是帶小抄。
計囑題目,就是考題泄露了。
改易試卷、拆換家卷,就是找了槍手和作弊者同入考場,在考試結束的時候,通過提前收買的貢院胥的配合,將兩人的試卷互換。
甚至于,出現過考生不入考場,讓槍手代替自己進場考試的事情。
當然,這計囑題目也好,改易試卷、拆換家卷也罷。
都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這是衙內們,而且是頂級衙內,才能玩的手段。
而在這些作弊手法之上,還有一種更加返璞歸真,但章衡沒好意思的說的作弊手段——做暗號!
這是真正的關系戶,才能用的辦法。
譬如說,真廟時的翰林學士楊大年曾知貢舉。
在當年科舉前,楊大年還未被正式任命為知貢舉的時候。
其家鄉的貢生們,登門請教,當問到當年科舉的時候,楊大年假裝發火,拂袖而去,落下一句:于休哉!
等到到了閱卷的時候,所有呈文上有‘于休哉’的人,全部中舉!
還有就是,趙煦上上輩子在今年科舉中出現的那樁公案——蘇軾知貢舉,其門生,同時也是后來被人稱作‘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就在今年的科場上。
無論是在考前,還是考試結束后,李廌都很得意,甚至曾放出豪言——蘇公知舉,吾之文必不在三名后!
結果,當放榜的時候。
李廌名落孫山!
為此,李廌的乳母,還自殺了。
蘇軾因此愧疚不已,寫了一首詩給李廌——與君相從非一日,筆勢翩翩疑可識。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
簡單的說就是——我眼瞎,把別人的卷子,看成你的了,把你的卷子看成別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