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揚王的‘美好未來’
向太后看著童貫遠去的背影,斟酌了一下用詞,才道:“六哥啊,還有個事情,母后也不知道該不該和六哥說……”
“母后請但說無妨!”趙煦握著向太后的手,輕聲道。
向太后猶豫片刻,才拿出了豐稷的彈章:“六哥自己看吧!”
趙煦接過札子,拿走手上,只掃了一眼,心中就嗤笑起來:“果然呢!”
“狗改不了吃翔!”
這大宋的宗室外戚,從來就不是什么乖寶寶。
想想就知道了——一群會把親生女兒當商品賣掉的權貴,能有什么道德
宗室勛貴們,現在之所以肯乖乖的在汴京城里當米蟲,混吃等死。
純粹是因為,慶歷興學和熙寧興學,這兩波文化運動,撬動了大宋天下的格局。
同時迭加著英廟以小宗入繼帶來的政治變化。
兩兩相輔,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政治效應。
這很好理解。
無論古今中外,任何思想文化運動,最終都必然帶來社會在文明/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化。
而慶歷興學和熙寧興學,所創造出來的士大夫群體,遠遠超過了歷朝歷代的士大夫規模。
如此龐大的士大夫階級,自然會想要權力。
正好這個時候,皇帝家里出事了。
仁廟無嗣,只能過繼英廟為養子,作為繼承人。
偏仁廟自己對于英廟,百般挑剔,死活不愿意認可對方的合法地位。
甚至鬧出了,當著遼使的面,大喊皇后、宰臣謀反的鬧劇。
英廟能夠順利即位,全靠了文臣們的支持。
等到英廟即位后,他就面臨著嚴重的合法性危機。
因為,誰都知道,先帝(仁廟)對他是不認可的。
是宰執大臣們,把他拱到了皇帝的位子上。
所以,英廟只能妥協,對士大夫集團讓步。
也正是在合法性危機下,英廟才不得已,掀起濮議之爭。
濮議又引發了慈圣光獻的嚴重不滿,想要廢黜英廟。
又是文臣士大夫們,集體逼宮,把慈圣光獻逼回了大內,替英廟坐穩了皇位。
于是,等到趙煦的父皇即位的時候,大宋朝的政治體制就和之前,截然不同了。
已經是文彥博口中的‘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形狀。
道理很簡單——你家的皇位,是我們幫著拿到手的!
這個天下,是靠著我們才穩定的!
陛下不依靠我們,還能依靠誰
所以,等到趙煦的父皇即位,哪怕皇親國戚,宗室勛貴,也要受到輿論監督了。
因為,過去這些人的靠山,現在開始和士大夫合作了。
而在現代留過學的趙煦,對此其實有更清楚直觀的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慶歷興學和熙寧興學,是大宋社會經濟在過去的百五十年中,不斷發展的必然。
富裕起來的商賈、地主,當然想要獲得政治權力。
而最好的獲取途徑,就是科舉。
而想要科舉就要興學。
這是歷史大勢,浩浩蕩蕩,不可違逆。
違逆者,必將被歷史車輪碾碎!
而通過科舉獲得了權力的新興士大夫們,當然想要主導天下,建立符合他們利益的秩序。
所以熙寧變法,也是如此。
哪怕趙煦的父皇,不想變法,也會被推動著去變法。
無他——不變法,不改革,不對既得利益集團動刀子。
通過慶歷興學涌現出來的年輕士大夫們怎么搶班奪權
難道,呂惠卿、曾布、章惇們,會傻兮兮的等,等著那些老登自己退出歷史舞臺
笑話!
同樣的道理,趙煦上上輩子的元祐政治,必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