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元祐革新(5)
呂大防所言,確實是道理。
蓋南北文教差距,在如今已經出現了。
而且,代差巨大!
別的不說,單單陜西四路歷代所出的進士人數,加起來恐怕也不如福建一路一次科舉所出的進士數量。
沒辦法!
說到底,所謂卷教育,其實就是卷錢!
富裕的地方,教育一定好。
窮的地方,教育一定差!
更不要說,大宋還存在著大量漢、蕃雜居的地界。
譬如熙河路、梓州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廣南西路……
這些地方,本來解額就少,士人難以出頭。
朝廷再用打分制,全面考核士人才干。
諸路士人的科舉功名之路,怕是直接要斷掉了。
趙煦沉吟片刻后,問道:“中司的意思是……”
“諸路取人”
老趙家折騰科舉上百年,踩坑無數。
踩的坑多了,自然也就有相應的經驗。
是的!
因為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各路士人水平不一的弊端。
早在仁廟時代,就已經被人發現了。
并在英廟時代,在朝堂上進行過一次科舉取人是應該‘混同取士’,以公平為第一,還是用‘諸路取士’,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進行均衡取士的大辯論。
雙方的代表人物是——司馬光、歐陽修。
其中,司馬光是諸路取士的代表,歐陽修則是其對立面。
不得不說,在科舉的問題上,司馬光確實在很多時候,都是正確的。
可惜,很多時候,正確不一定有用。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使,哪怕歐陽修也承認,司馬光的建議有可取之處。
但最終,辯論的結果卻是歐陽修大獲全勝。
而決定勝敗的原因,非常簡單。
開封府!
準確的說,是在開封府讀書的二代衙內們。
朝廷若是諸路取士,衙內們怎么辦
動衙內的蛋糕,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因為,衙內不是一個人兩個人。
而是整個統治集團的二代!
呂大防嗯了一聲,奏道:“回稟陛下,臣以為,諸路取人乃是良策!”
他是陜西人!
自然要給西北乃至于北方地區的士人說話。
趙煦頷首道:“諸路取人確實是良策!”
呂大防露出欣喜之色。
“奈何,如今還沒有實行的基礎!”趙煦輕聲道:“朝中上下,都不會同意的!”
諸路取人的話,得罪的可不僅僅只有開封府的衙內二代。
還有東南六路、江南西路、福建路這些傳統的科舉強路的士人。
此外,還會傷害到趙煦自好不容易才炒起來的汴京學府的房價——汴京學府的房子為什么能賣的這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