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對于這一次的阻卜的西征,也非常的重視。
因為,這關乎著遼國的草原戰略——
自遼圣宗以來,遼人對草原的阻卜諸部,就一直施行著兩套政策。
一曰:懷柔。
遼人的懷柔不僅僅是冊封諸部首領,拉攏阻卜上層貴族。
也包括了,阻卜人遇災后的賑濟,以使阻卜人遇到天災,至少不至于發生大規模饑荒。
二曰:血稅。
既假若遼人遇到戰爭,那么阻卜諸部,都有義務出兵助戰。
遼人經常會將阻卜士兵,當成炮灰,放到第一線進行消耗。
可惜的是,那第二套政策,在耶律洪基的父親遼興宗時代已經崩壞。
遼興宗兩征西夏,征調了大量阻卜騎兵。
結果卻是大敗虧輸,損兵折將。
作為炮灰的阻卜人,損失尤其慘重。
從此,阻卜諸部對于遼人的征調,就開始敷衍了。
這一次的阻卜西征,是遼人時隔數十年后,再次以中央名義,征集到的大規模阻卜騎兵。
只要成功了,就能重建契丹人和阻卜人的關系。
使遼的統治,重新深入阻卜各部。
想著阻卜各部,耶律洪基就看著耶律永昌道:“十三郎啊,汝此行出使汴京,有三個事情,務必要替我和大遼辦到!”
“請陛下指揮!”
“這第一嘛……”耶律洪基悠悠的道:“自然是糧食!”
“我知南朝每年能從交趾,得糧兩百萬石!”
“故此,糧食南朝應是不缺的!”
“而我朝去歲大旱,今又遇雪災,諸部寒苦,無以為繼,府庫已空!”
“故而,無論如何,今年大遼都需要從南朝采買百萬石糧食!”
說著,耶律洪基就看著耶律永昌,道:“此事關乎社稷興衰,十三郎務必要不惜代價做到這一點!”
“為此,我可以答允南朝,用市價的三倍購買其稻米!并以黃金白銀支付糧價!”
大災之前,耶律洪基自然知道,糧食是很珍貴的。
想要南朝人答應,大量向大遼出口糧食。
就只能用重金誘之!
三倍市價只是聽著高,實則在如今的局勢下,就和半賣半送差不多。
所以,耶律洪基只能使出南朝小皇帝最喜歡的東西——真金白銀。
“唯……”耶律永昌頓首:“只是……”
“臣聽說,南朝去年也遭了災……其未必肯答應……”
耶律琚每隔半個月,都會派人送回報告,言及大宋內外諸事。
自然,他也報告了大宋從去年十二月開始遭遇的雪災。
受災地區,包括了開封府、京東路、京西路、河北路……
大宋朝廷,宣布了大量賑災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耶律永昌很懷疑,大宋朝廷會不會答應
畢竟,黃金白銀雖好,卻也不能吃。
耶律洪基搖頭:“南朝所遇者,不過雪災而已!”
“他們開春后,依舊可以春耕!”
“如何像我朝與草原阻卜諸部”
遼國的契丹和奚部,至今還有著大量的牧民。
一場雪災下來,一個又一個部落的牲畜,被集體凍死。
去年夏天的旱災,又使幽燕十六州的土地大面積歉收。
若非是從南朝用交子采購了十萬石的糧食。
去年的高麗戰爭,恐怕就不得不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