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耶律洪基會答應大宋調停的原因之一——被人卡脖子了呀!
“無論如何,十三郎都當從南朝采買到足夠數量的糧食!”
“最遲在四月,我要看到起碼二十萬石糧食入境!”
只有先得到最少二十萬石的糧食,耶律洪基才敢,命西北路招討使開遼國山北諸路的糧庫。
只有山北諸路開始放糧,阻卜人才會啟程西征。
畢竟,他們得保證自己走后,家里的老幼婦孺不會挨餓。
“唯!”面對耶律洪基的態度,耶律永昌只能選擇服從。
“這第二個事情……”耶律洪基調整一下坐姿,接著說道:“便是和南朝的科舉有關!”
“十三郎此行,到汴京的時候,應該差不多就是南朝科舉放榜前后了……”
“若運氣好,說不定能趕上南朝的瓊林苑!”
耶律永昌抬起頭來,看向他的君主。
耶律洪基卻是漫不經心的說道:“卿且記得,將南朝科舉的情況,仔細記錄下來……”
“務必將南朝科舉前十的文章,都收集起來,然后送回國中!”
“此外,多收集些南朝的小報……”
“比如說汴京新報、汴京義報……”
“尤其是,汴京新報近來新刊載的《大唐西域釋厄傳》!”
“十三郎記得,盡可能的多收集,謄抄好后,送回國中……”
“唯!”耶律永昌長身而拜。
隨著宋遼交易貿易的興盛,如今的上京城里,不僅僅開始流行起南朝汴京的生活方式。
也跟著興起了汴京的娛樂,汴京的文化。
甚至,連瓦子都出現了!
來自西域的胡姬、高麗的新羅婢、日本的黑齒奴……都開始出現在上京城內,叫上京城的契丹貴族,好好的開一回眼界。
自然的,隨著貿易興盛,來自汴京的小報,也跟著流入了上京城。
然后……
一炮而紅,迅速的成為了遼地南北兩院的權貴們所追捧的東西。
汴京義報上,所刊載的文章、詩詞,讓遼地的文人、士大夫們如癡如醉,恨不得逐字逐行的仔細分析,反復研讀。
而汴京新報上所報道的汴京市井故事、美食以及連載的故事,則在貴族特別是衙內群體中,引發了海嘯一般的反響。
衙內們天天做夢都在想著,何時去汴京真正游玩一番,去領略那州橋夜市的美景,去看那汴河上的風月,與李師師、徐婆昔、王京奴等被汴京新報,形容為‘沉魚落雁’、‘閉月羞’般的美人,同枕而眠。
同時,汴京新報如今已經連載完成的《三國演義》,也在上京城里流行起來。
不過,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零零散散的流入,所以,很多人看的都是些殘篇。
但即使如此,依舊讓人如癡如醉。
而今年開春后,從汴京隨著商旅隊伍,一起回來的《汴京新報》上刊載的全新故事《大唐西域釋厄傳》,更是剛剛進入上京,就迅速的引爆了整個上京城。
據說,連宮里面的皇后和皇貴妃,都迷戀上這個新故事。
只是……
耶律永昌抬頭,看向耶律洪基,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緣何這般關注那汴京新報上的故事”
耶律洪基咧嘴一笑,然后合十禮贊道:“我佛慈悲!”
“我欲將那故事,傳與阻卜諸部……”
“使阻卜諸部皈依我佛!”
草原上的阻卜人,信仰非常駁雜。
有薩滿教的,也有信大食教的,還有信景教的,甚至連祆教都有人信。
這讓歷代遼主,頭疼的很。
任何統治者,都很清楚,宗教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用的好了,甚至勝過百萬兵。
但,草原上的阻卜諸部,信仰如此駁雜。
讓遼人真的是無從下手。
這個時候,汴京新報上連載的《大唐西域釋厄傳》傳到了上京城。
耶律洪基第一時間就知道,這個故事,對于遼國的重要意義——它只要傳到草原上的阻卜部落中,并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