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沈括若是出知徐州,就不能用知,得用‘判’來提高他的地位。
且,他還不能只掛‘判徐州’的差遣。
得給他加上一堆的頭銜和差遣。
不如此,就會讓外人誤以為,沈括失勢。
可一旦給了沈括過大的權力,那天下的關注,就都會集中到沈括身上。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沈括現在可不僅僅是趙煦的家臣。
同時還是‘格物致知’之道的‘開創者’、‘棋手’。
他在汴京城里,新黨也好,舊黨也罷,礙于趙煦不敢對他動手。
然而,他只要出外,就會被雙方混合雙打的。
他掛的差遣和頭銜越多,混合雙打的力度也就會越大。
無它,在新黨、舊黨眼中,沈括如今的形象,大抵就類似于要建新和連勝的大d。
不打死他是不會罷休的。
這是道爭,自董仲舒以來,素來如此。
沈括不能派,蘇頌又年紀太大,地位也實在太高。
思來想去,如今朝中,能勝任徐州方面的要求的官員。
就剩下一個韓公廉了。
只是,韓公廉現在的官階太低了——哪怕他如今被蘇頌保舉,經趙煦特旨拔擢,直接飛升為京官——以承務郎(從九品,京官最低的一階)充元祐渾運局判官、主管工部架閣文字。
以其為監司官,倒也合理。
問題是,徐州利國監在宋用臣后,地位已經飛升成了直屬趙煦這個皇帝親臨的監司。
其地位,已經相當于現代的中央直管的國企了。
盡管,其地位變化就在這兩年。
但也足以在內部,形成一個官僚集團。
所以,韓公廉過去的話,宋用臣保舉過三個小使臣階的內臣,充利國監主管官吏。
同時,在利國監內,還有幾個靠著立功,升上來的從八品文官。
于是,韓公廉的官階和地位,就都不夠了。
他下去的話,是很難展開工作的。
這樣想著,趙煦忽然靈光一閃。
“對了!”
“我可以機械降神啊!”
“從向家人或高家人里,選一個合適的人過去!”
向家、高家,如今是外戚里的當紅炸子雞。
向宗回、高公紀姑且不提。
哪怕是向家、高家中的旁系,官職地位都很高。
隨便派個人過去,就可以鎮壓住利國監上下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人得聽話、懂事。
他得習慣當甩手掌柜。
不能過去后,就想要建功立業,然后外行指揮內行,直接把利國監給搞廢。
又或者,滿腦子都是撈錢,把利國監的油水給榨干凈,全部揣自己兜里。
而這樣的人,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很稀缺的。
以趙煦所知,如今的向家和高家,似乎已經沒有了這樣的人。
“難道,我得去孟家、狄家找”
理論上,孟卿卿和狄薔還有文熏娘的家族,也都可以被算進外戚范疇了。
文熏娘家族,因為有文彥博在,暫時不在考慮范圍。
這樣一來,孟卿卿和狄薔的家族,就成為了趙煦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