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號牌,既是他們的入場證明,也是他們考試之后,領回相關物品的憑證。
七千多人的龐大隊伍,哪怕分成了十幾支不同的隊伍,并且有專門的官員引導一個個的有序進入齋房,更衣領物,卻也費了足足四個時辰的時間。
直到當天下午,才終于結束了相關工作。
所有士子全部進入,禮部在開寶寺內提前布置好的貢院。
狄諮看著最后一個士人,進入貢院考場。
他站起身來,走到將臺前,朗聲道:“奉圣旨,即刻關閉貢院諸門!”
“除送貢餐及飲水、湯藥之人外,一切人等皆不得出外!”
“而諸送餐人等,出入貢院,皆由御龍第一將搜身、檢校!”
“諾!”伴隨著御龍第一將的士卒們的齊聲應諾。
元祐三年的科舉,正式開始。
……
貢院之中。
拿著號牌的包誠,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座位。
甲字第一百零一號。
這是一個位于一顆柏樹下的簡單考位,除了一張案臺,一條椅子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包誠坐下來后,將自己領到的筆墨紙硯,平鋪到案臺上。
然后就開始閉目等待起來。
很快的,本次貢舉的考官們就開始了巡場,以確定所有考生都已入場,并且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老實說,包誠覺得汴京城的考官,純粹是多此一舉——三年一次的科舉,還能有人棄考不成
至于入場的考生,沒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這就更是笑話了——還能有人,坐到別人的位子上
但很快,包誠就被打臉了。
因為,就在他的這個考場,考官巡場發現了好幾個座位上沒有人的位子。
當即那考官就命人,撤掉了那些考位,并記錄在案。
不止如此,在巡場過程中,還發生了士人糾紛。
真有人坐在了別人的位子上!
然后,被苦主找上門,兩人拉拉扯扯,罵罵咧咧。
考官立刻介入,命官兵將兩人都鎖拿了。
看的包誠是目瞪口呆。
好在坐在包誠考位前的,是一個須發白,至少有五六十歲的大宋科場老手了,他見著包誠目瞪口呆的模樣,再瞧著他的容貌和年紀,便有了好為人師的想法。
于是,與包誠解釋了一番。
包誠聽完,整個人都思密達了,按那老貢生所言,大宋過去每次科舉,都有貢生棄考,而且人數很多。
少則數十,多則兩三百。
棄考的原因,各種各樣。
有考生在趕考路上生病,來不及入京的。
也有在路上不幸出了各種各樣的意外的——比如落水、跌馬、被強人擄掠、被盜匪綁架……
正是因此,汴京城里,專門有著賣考生身份和偽造告身的人。
每年,都有大量的冒充之人,混入考場。
可這夜路走多了,終究難免遇到鬼。
所以,每次科舉,都會出現,拿著相同號牌、告身的士人,撞在了一起。
這個時候,就需要考官們審訊,辨明真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