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賴元老輔佐,髃臣用命,慈圣保佑,方得如今!”
眾人紛紛道:“此皆臣等本分!”
趙煦見著,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便道:“奈何,人材難得,社稷之臣,尤其難得呀!”
“也不知,今年科舉,能進得幾位賢才”
說著,他便望向開寶寺方向,一臉的期待與躊躇。
這下子,傻子都知道,這位官家又有什么新主意了。
文彥博作為最會揣測趙煦心思的人,當即半是試探,半是安慰的道:“官家勿憂,老臣聽說今年省試,連正奏名進士科在內,天下州郡貢士幾近八千人參與……”
“待到省試放榜,國家定可進一批新的賢才!”
“但愿如此!”趙煦說道。
“只是,新科進士,縱是賢才,朕也不熟,須得歷練州郡,待大浪淘沙,方知其才能!”
“不瞞太師……朕有些心急……”
這下不止文彥博,所有人都聽懂了——官家想用一批他熟悉的人。
也就是關系戶。
這沒問題!
歷代以來,趙官家們都會使用關系戶。
皇帝的關系戶,也一直是朝中的重要力量。
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今官家,開始主動想要提拔幾個親近的衙內、二代、外戚進入官場,這是好事!
說明,官家在為親政做準備了。
于是,所有人都齊齊拜道:“臣等恭維皇帝陛下萌發圣智!”
“愿聽德音教誨!”
然后一個個豎起耳朵,同時心中一個個名字閃過,順便給那些可能的關系戶打上標簽,方便日后斗爭。
恩……
趙官家要提拔關系戶,沒有問題,他們也不反對。
但,他們肯定會和關系戶做斗爭。
然后,用規則將之玩弄在鼓掌中。
如此,官家就會知道——只要文臣士大夫,才是他最得力的大臣。
其他什么外戚、勛貴,統統戰五渣,不值得信任!
自英廟以來文臣們就是這么玩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廟潛邸時的發小王廣淵。
自英廟即位,王廣淵的前途就一路看漲。
以至于汴京城的富豪,都開始爭相吹捧、炒作王廣淵的書法字帖。
高峰時,王廣淵的大字書貼,一個字就是一千貫!
而和王廣淵同時期的大書法家蔡襄的真跡,在市場上連十貫錢一張都賣不到!
但最終呢
王廣淵終其一生,卻連待制級的待遇都沒有摸過。
只是死后追贈了一個諫議大夫的頭銜。
而王廣淵并非紈绔、廢物。
其實際是很有能力的。
但,朝野內外,一致非之。
到處給他使絆子,使他寸步難行,想做的事情做不了。
最終只能是郁郁而終。
不過話又說回來,王廣淵真的輸了嗎
未必見得!
因為,現在其外孫女孟氏,就在官家身邊,被封為延長縣君。
深得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的喜愛,太皇太后更是愛之,視若己出。
未來,孟氏即使不能封后,一個貴妃的名位是跑不掉的。
如此,王家也就成為了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