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熙寧一直考到元豐,對于汴京求生非常有經驗。
便去了大相國寺那邊擺攤,賣字賣畫,也給人代寫書信、抄寫書籍。
運氣好,一天就能賺幾百文,攢上幾個月就能湊夠回鄉的盤纏。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他們兩個因為科舉延宕,被迫滯留汴京,吃了幾個月苦頭。
結果,遇到當今官家出幸開封府,沒多久僧錄司誣案爆發,官家憤于胥吏亂法,干脆將涉案的胥吏統統罷黜不用。
然后,對僧錄司的吏員選用制度進行改革,開封府吏員公考制度,由此開始。
他們兩人,當時本已窮困潦倒,遇到這種事情,也顧不得什么胥吏卑賤、丟人了。
成為了第一批報考的士人。
也成了第一批被公考錄用的吏員。
過去三年,他們兩人一直在開封府為吏員,從僧錄司開始,歷任了各署的吏員。
甚至參與過好幾個重要的事情。
譬如去年府界弊案爆發后,他們就曾奉命前往府界
包誠聽完,也是若有所思。
然后,他就舉起酒杯:“兩位兄長的經歷,果真是跌宕起伏!某深感欽佩!便祝兩位兄長,此番能金榜高中,光宗耀祖!”
像這樣人物,有著這樣的經歷。
包誠心中清楚,他們現在就只缺一個功名了。
一旦有了功名,再有些運氣,恐怕很快就能崛起。
而且……
他們兩個,是開封府吏員出身!
這可是很關鍵的一個背景!
相當于是潛邸之臣!
只要他們能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御前,天然就會引起天子的注意。
這樣想著,包誠就知道,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去熙河給他們家當蒙師的。
但不要緊,當不了上下級,可以當親戚嘛。
包誠微笑著,看著面前的兩人。
他自然知道,這兩人都已經成親了。
但,他們的兒女,也是可以考慮的。
大不了拿錢硬砸!
熙河路現在什么都缺!
就是不缺錢!
也就是包誠才和他們剛剛認識不久,好多話不方便說。
不然,此刻他已經有心給家里的侄女、外甥女們定一門親事了。
那兩個貢生聽著包誠真誠的聲音,也都舉起酒杯,滿飲而盡。
他們放下酒杯,正欲與包誠繼續說話。
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誰”
“公子,是小人……”
包誠命自己的隨從,打開門,熙河邸店的掌柜身影出現在門口。
“啟稟公子,文太師家的六公子來了……”
“此六公子的拜帖!”
說著,掌柜的就恭敬的將一張拜帖,呈遞在手上。
包誠連忙起身,鄭重的上前,接過拜帖,問道:“文叔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