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堂下!”
“快快有請!”包誠立刻就道:“不!”
“我親自下去相迎!”
說著,他就回頭對在坐的貢生們拱手告罪,然后親自下樓去了。
房間內原本,沉浸在美食美酒中不可自拔的貢生們,見到這個場景,都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這……”
“文太師家的公子”
“包生居然稱叔父”
“這熙河包生到底何人有何跟腳”
眾人驚呼不已,議論紛紛!
他們怎么都沒有想到,在貢院考場里,居然能有這樣的機緣。
只是……
熙河路不是以寒苦、貧瘠、荒涼著稱嗎
還有當朝的太師,什么時候有個熙河的親戚了
而那兩個方才和包誠親密說話的貢生,卻是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來一些東西。
然后,其中一人就起身拱手道:“諸位同年,難道沒有看過邸報”
“就算沒有看邸報,也當看過汴京新報吧”
說著他就向著永裕陵方向拱手道:“先帝熙寧年間,王襄敏公拓邊西北,拓土千里,以為今之熙河蘭會路!”
“在王襄敏公拓邊時,有蕃部大首領曰俞龍珂者,率部十余萬來降!”
“先帝大喜,欲以國姓賜之……然俞龍珂上書曰:臣久慕大宋名臣包拯賢名,乞陛下賜包姓!”
“先帝許之,此熙河包氏之源也!”
“當今天子踐祚,聞說此事,乃詔熙河包氏與廬州包氏聯宗!”
“包孝肅公之子包君航深明大義,親表家譜以往熙河,與包氏聯宗!”
“以包孝肅公為熙河包氏之長包順之兄,其下各按族譜論序!”
“而包孝肅公與太師既是知己,也為世交!更將愛女下嫁與包君航為妻!”
“如此,熙河包氏,也就成了太師親戚!”
“若某所料不差,這位包公子,當是熙河包氏嫡脈所出!”
“乃祖當就是那位大宋榮州觀察使、本部巡檢使兼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副使包公諱順之孫!”
眾人聽著,都是驚訝不已。
這等事情,他們確實沒有聽說過這些事情。
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那種,埋頭讀書,不問其余的人。
別說數千里外的熙河的事情了,就是如今朝中都堂內的宰執,他們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幾個都是誰
不過,他們在聽完介紹之后,都跟著興奮起來。
因為,他們發現,包誠可能是他們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貴人了!
只要抱緊了大腿,將來無論是科舉當官,還是謀其他出路,都能有個靠山!
頓時,一個個心思都活絡起來。
而那兩個貢生,見到這情況,則都是笑了起來。
他們兩個在開封府里當了三年的吏員,見過各種牛鬼蛇神,對于人情世故,熟練無比。
自然的,他們知道,包誠如此折節下交,必有所圖。
其所圖者,無外乎就那么幾個可能。
而無論是哪個可能,他們兩人都確信,包誠需要他們這樣的人,幫其開口,介紹家世、背景。
不是這樣,那位文太師家的六公子,為何偏偏在這個時候來
不是提前約好的,便是那位包生事先設計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