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賈種民的話,士人群中,一片喧嘩。
“好膽!”
“爾敢!”
無數人跳腳罵娘,卻終究不敢,再隨便攻擊了。
他們怕,怕被賈種民當成出頭鳥給處理了。
當然了,罵不了別人,他們還罵不了賈種民?
頓時,無數污言穢語,向著賈種民傾瀉而出。
尤其是,那些科舉老油條們,紛紛將賈種民還是賈家的那些陳年舊事,都給捅了出來。
從賈昌朝獻媚溫成張皇后以求富貴,到賈昌衡如同家奴一樣,給張家人撈錢。
再到賈種民,阿諛王安石、攀附蔡確、章惇。
賈種民聽著,臉色連變都沒有變過。
甚至,他還略有得意,引以為傲!
為什么?
這些人說的哪里是賈家的丑事?
分明是賈家的軍功章!
當初,賈昌朝去世,英廟輟朝舉哀,御筆親題神道碑曰:大儒元老之碑!
更命禮部謚曰:文元!
又特詔命翰林學士王珪寫墓志銘。
為啥?
英廟知道,家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給天家做的呀。
大忠臣啊!
所以,一切攻擊,所有謾罵,在賈種民聽來不過些許風霜而已。
甚至,他還想鼓勵他們——會罵就多罵點!
你們罵的越狠,本官圣眷就越厚!
不要停!
這個時候,人群中卻響起了不同的聲音。
“賈公奉詔放榜,爾輩卻喋喋不休,是欲以輿論綁架國策,威逼朝廷?”
“祖宗以來,國朝取士,一切唯公,爾等質疑科舉,可是欲質疑祖宗取士之法?!”
“當年歐陽文忠知貢舉,黜險怪、奇澀之文,而取敦厚樸直雄俊魁偉之士,于是天下風氣為之一變,才干之士紛紛涌現!”
“爾輩,可是欲效當年小人之行,壞國家大政?”
甚至還有人高聲吟誦著,當年歐陽修知貢舉后所寫的詩:“紫殿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
更有甚者,直接騎臉開大,當眾背誦起當年蘇軾給歐陽修寫的文章:“軾竊以天下之事,難于改為。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風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詔天下,曉諭厥旨……”
賈種民聽著循聲望去,見到的都是穿著開封府特制的青袍皂衣的吏員公服之人。
他們是今年科舉的最大受益者。
畢竟,若論經義,他們可能不如其他人。
可若論起對國家實務的看法,對基層問題的了解……
那就沒幾個人比他們強了。
而今年科舉,最大的變化就是抹平了各場考試之間的輕重差異,一視同仁,綜合各場考試的成績,然后依照分數高低錄取。
排在前七百零三名的,就算合格。
而七百零三名后的全部黜落!
于是,哪怕經義寫的天花亂墜,儼然圣人在世,若后面兩場不及格,若主考官不出手特點,也是黜落。
賈種民見到這些人的出現,臉上的笑容,就再也止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一般情況下,按照過去的經驗。
每次科舉放榜后,落榜的士子們在忙著鬧事的時候。
那些中了的人,已經悄然隱沒,深藏功與名。
除非——朝廷真的打算重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但這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這些本該悄然隱去的人,卻主動的跳出來,和落榜的士子,正面對抗。
這說明了什么?
他賈種民的梭哈是正確的!
公考吏員,有著強大的政治凝聚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