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考吏員們開始反駁,原本聲勢浩大、群情激憤的場面,瞬間就冷卻了幾分。
甚至,有些原本憤憤不平,跟著李常寧鼓噪的人,已經悄然閉上了嘴巴。
剩下的其他人的分貝也開始下降了。
能考到汴京的人,哪怕是書呆子,也笨不到那里去。
他們都知道,若是單獨一個人鬧事,即使他們是讀書人,官府只會重拳出擊。
只有抱團,才能保護自己。
可是抱團的話,就有對抗官府,對抗君父的嫌疑。
仁義忠孝,乃是士人的根本!
根本動搖,連人都算不上!
一旦罪名坐實,所有人都將成為無父無君的罪人。
別說科舉當官了,恐怕連活著都是奢望。
所以,歷次科舉鬧事,士人才會一次又一次的打起‘奸臣作祟’、‘科舉不公’的旗號。
他們必須搶占道德制高點。
并以此告訴朝廷,特別是宮中的趙官家——我們絕無對抗朝廷,對抗君父的想法。
我們只是不忿,奸臣當道,只是恨科舉不公。
說白了,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發泄發泄。
順便,爭取讓朝堂多少給點補償。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故此,當士人群里出現了反對聲的時候。
對所有人都是一種震懾!
都還沒有開始鬧呢,自己人內部就開始出現分化,開始有了異議和反對聲。
這就意味著‘奸臣作祟’、‘科舉不公’這兩張王牌,開始動搖。
李常寧當即就紅了眼,惡狠狠的看向那些在士人群中,正在高聲的背誦著歐陽修和蘇軾文章的家伙。
他很快就找到這些叛徒!
“爾母婢!爾等背叛了士大夫!”李常寧惡狠狠的在心中罵著。
在下一瞬,李常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那些士人身上穿的衣服,太好辨認了。
青衣圓領,窄袖襕衫,頭戴軟腳幞頭,腳穿烏皮靴。
艸!
開封府公考吏員!
如今天下,也只有開封府的公考吏員,會穿這樣的公服。
因為公考吏員們身上穿的這套公服,在唐代和國初,是選人們穿的——九品以上服青、七品以上服綠、五品以上服緋,三品以上服紫。
但是呢,隨著時間的推移,仁廟以后,九品以上的文臣就不肯穿他們原本的公服了。
因為,印染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青衣變得廉價。
好多商賈甚至是小地主,都穿上了青衣。
朝廷命官和市井商賈,穿一樣顏色的衣服,這怎么能行?
于是,大家紛紛開始穿綠袍公服——本來,七品以下穿綠袍,是需要特旨御賜的。
但,法不責眾。
當所有低級文官,都開始穿綠袍。
就算是趙官家,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最遲在英廟時代,朝廷的公服就只有三種顏色了——綠、緋、紫。
青衣,成為了百姓的服色。
直到,當今天子開始在開封府公考以募吏員。
便詔命將過去,屬于九品以上文官的青袍公服,作為公考吏員的公服。
按天子的話說就是——公考吏員,皆士人也,豈可用皂衣(胥吏的服色)辱之?且以青袍為公服!
當時,李常寧聽說后,還稱贊了天子的寬厚神武!
是啊!
吾輩士大夫,就是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