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汴京八景之一的汴河燈火。
極目遠方的碼頭,一尊尊巨大的龍門吊,矗立在碼頭中,粗大的木臂,在絞盤的牽引下,緩緩吊起無數貨物,向著碼頭轉移。
力夫們,在碼頭上來來往往,扛著一包又一包的貨物。
長長的木制軌道,好似蜈蚣一樣,爬在碼頭上。
那長長的貨廂內,貨物漸漸堆滿。
然后,在數匹挽馬的牽拉下,沿著木制軌道,奔向前方的倉庫。
蘇軾看著這一切,忍不住說道:“汴京繁華,似乎更盛往昔了!”
“這是自然!”在蘇軾身邊,一個五十來歲,穿著儒袍的文士,搖著羽扇,輕聲道:“吾聽說,今年初開封府計汴京戶口……”
“汴京內外城并城外九廂十四坊,有主戶二十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二,客戶九萬兩千三百二十一!”
大宋之制,戶分主客。
在農村,主戶就是有自己土地的人家,客戶就是無地的貧農。
而在城市,主戶則是有自己產業的人家,客戶則是無產之人。
蘇軾聽著,眉頭一皺,忍不住問道:“叔原所言,可是真的?”
那文士,自然就是跟著蘇軾,一起去到登州,然后飄到失聯,樂不思汴京的當代第一風流人物,同時也是天下名妓們捕獵的對象——晏幾道晏叔原了。
只不過,如今的晏幾道和四年前相比,已蒼老、虛弱了許多。
兩鬢的頭發,都已衰白,臉上也出現了些皺紋,再不復當年的快意。
不過,天下州郡的名妓歌女,依然對其趨之若虞,趕都趕不走!
所以,在晏幾道身邊,依舊站著一個嬌俏艷麗的溫婉少女。
若有汴京勾欄常客在此,定是一眼能認出來——這就是去年才推出的新一代李師師。
畢竟,李師師這個廠牌,之所以能沖出汴京,享譽海內。
全賴晏幾道!
那一句‘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直接讓桑家瓦子的李師師破圈。
自然的,每一代新李師師,都得先爬上晏幾道的床。
不然,就會被恩客們懷疑——連晏叔原的床都爬不上,你不會是個假的李師師吧?
晏幾道呵呵一笑,無視身邊小意討好他的美人,道:“此事已刊在前日的汴京義報上,子瞻可自買來看!”
蘇軾頓時擰緊眉毛:“若如此,汴京主客戶比,已超過了三比一的界限了……”
“是啊……”晏幾道點頭。
而在一般情況下,大宋朝的主客戶比一般都是三比一。
譬如元豐年間,統計的汴京戶口數據——主戶十八萬三千七百七十,客戶五萬一千八百二十九。
遠低于三比一的主客比。
非常健康!
可,如今的汴京城的人口,卻越過了三比一的安全線。
不止如此,人口更是較元豐年間猛增。
其中客戶,更是差不多翻了一倍。
蘇軾也好,晏幾道也罷,都本能的察覺了,這其中的問題。
孟子曰: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千年以來,歷朝歷代的興衰起落,都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只是……
過去,問題都是發生在鄉村。
是地主和農民之間。
而如今,問題卻發生在汴京城,主戶們都不是地主,客戶也不是佃農。
彼此之間是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
所以,蘇軾也好,晏幾道也罷,雖然都感覺到了問題,但不知道該怎么處置和面對?
就在兩人愁思間,船已抵達碼頭。
蘇軾和晏幾道的親朋好友們,都已在碼頭等候了。
“子瞻!”
“叔原!”
一張張熱情洋溢的面孔,沖淡了兩人的愁緒。
蘇軾和晏幾道,立在甲板上,對著親朋好友們,一一拱手問好。
只不過,當蘇軾登岸,一個老婦人,卻從斜角里沖出來,哭著喊道:“蘇相公!蘇相公!”
“求相公救救吾兒!”
說著就跪下來磕頭。
蘇軾循聲看去,大驚失色,連忙上前扶起那老婦人:“老夫人這是怎么了?”
來人,正是蘇軾的弟子李廌李方叔之母。
老婦人哭哭啼啼的說道:“我兒自為開封府捕拿,送入太學,已有數日,至今了無音訊……”
“望乞相公援手相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