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一路所見,漫山遍野,都是牛羊。
騎著馬兒的牧民,揮舞著投石索,幾只牧羊犬奔走在側。
而畜群所過的屁股后面,都吊著幾十個穿著襖子,十來歲的少年。
這些少年或者拿著簸箕,或背著背簍。
畜群走到那里,他們就跟到那里。
見到牛羊的糞便,就歡喜的撿拾起來,丟到簸箕或者背簍里。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
山下的棉莊,開出了一石牛羊糞便十個精鐵錢的高價。
所以,各部對畜群的糞便,現在都看得很緊。
只有自己部落的童子,才許撿拾本部落的糞便。
甚至,有些部落還將這個事情當成了福利——只有本部的族兵或者在自家棉莊當雇工的孩子,才許撿拾糞便。
其他人不可以。
熙河路這里還算好的。
因為棉莊起碼肯掏錢。
郭貴聽人說過,溪哥城、邈川城的大首領們甚至是命令部族的孩子給自己打白工。
一些窮瘋了的部族,甚至規定了孩子每日撿拾糞便的數量。
達不到標準,就會打罵。
至于撿回來的糞便的用途?
當然是堆肥!
這是郭貴們從河北帶來的先進經驗——當年,郭貴們在河北的工地上狂嫖濫賭,然后欠了一屁股債,逃也逃不了,只能硬著頭皮,選擇來熙河戍邊或者去交州拓荒。
而在這之前,郭貴們除了狂嫖濫賭外,還跟著宋用臣率領的禁軍,清過黃河的淤泥、修過河北、京東的道路。
像郭貴就親身參與了,當年的清淤大軍,是如何把黃河挖出來的淤泥變成肥田的沃土的。
其他人里,曾跟著宋用臣率領的禁軍,修過河堤、道路、造過水車、龍門吊、鑿過井的比比皆是。
于是,這些人到了熙河后,居然成了各地棉莊的座上賓。
因為,好多東西,只有他們懂!
比如說怎么造水車,怎么安水車?
渠道怎么修更好?
如何在山坡上修蓄水的陂池?
怎么選有水的地方鑿井?要鑿多深才有水?
這堆肥該如何堆?堆肥后要怎么發酵?如何判斷堆肥成功?
等等等等……
這都是技術,都是熙河的蕃漢百姓所不知的先進經驗。
有了這些人的傳播和教授,熙河的藩漢百姓,一下子就跑步進入大宋高級封建農業社會了。
特別是棉莊,有錢有人,還背靠著官府或者當地的大部族。
根本不缺人畜糞便,更不缺各種生活垃圾、泔水。
所以,幾乎所有棉田里,每隔百步,都會有一個巨大的堆肥區。
堆磊的糞土,高達數丈。
等發酵一個月或者四十天,就可以將堆肥過的糞土,拿去施肥。
靠著堆肥和休耕,如今,熙河路各地的棉莊,一片欣欣向榮,根本不擔心土地肥力減少,導致的減產。
這也是郭貴,能被王大斧從保甲戶保舉成熙州正經的野戰軍狄道巡檢使的押官的原因——他在南關堡這里,是有名的堆肥專家。
大小棉莊,若要堆肥,都要請他過去指點一番。
在這南關堡轄區內,能掌握類似‘先進技術’的人,不出十個。
譬如南關堡北鄉的張重——這貨,過去是商洛山里的綠林好漢。
元豐八年的時候,聽說登萊金礦大發了,就帶著山里聚義的幾個兄弟,去了登萊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