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橫了他一眼,搖頭道:“說說看,怎么回事?”
瞎訛低下頭去,道:“俺也不知那人生病了……”
“便催著他干活,見他怠懶,便抽了他幾鞭子……”
“哪成想他這般的不禁打……”
郭貴嘆了口氣,搖頭:“你啊你啊……”
卻也不好再多說別的事情。
畢竟,這里還是趙家的地盤,不能和小舅子講什么——一個月趙家才給你幾百個錢,你干嘛這么認真?
只好道:“且在這等著吧!”
“俺去見見苦主的家屬,看看要多少錢才能解仇……”
若那雇工是自己累死或者病死的。
那么這個事情現在就可以了結。
然而,對方是被瞎訛用鞭子抽死的——且不管瞎訛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依蕃部的傳統,這都是要舉行斷仇儀式,才能化解恩怨的。
不然,對方的子侄、兄弟都可以合理合法的復仇。
此亦是黨項、吐蕃、諸羌千年的傳統了。
他們有著極端的復仇主義。
彼此之間,仇殺不斷,恩怨延綿。
所以,才有著‘斷仇儀式’。
通過巫師、部落首領的主持,解仇的雙方,互相發誓,絕不報復,如此就可以化解恩仇,消弭仇家的復仇之心。
這也是蕃部們聯合起來搞事的前提——每有入寇,必先會盟,然后諸部斷仇。
瞎訛作為吐蕃人,當然知道這個傳統,聞言頓時大喜:“多謝姐夫……多謝姐夫……”
郭貴瞪了他一眼:“回頭,俺再來教訓你!”
這狹河灣棉莊,是趙家的,又不是你乙埋家的這么賣力做什么?
意思意識,對得起,趙家開的俸祿就夠了。
再說了,現在,就連趙家都在有意識的保護、愛惜雇工。
就怕死的太多,影響了將來的拓荒、堆肥、采摘以及耕作。
你倒好,兢兢業業的幫著趙家鞭策雇工。
結果呢?
郭貴只是想了想,這一路上遇到的莊中莊兵與管事就知道,恐怕瞎訛這個小舅子這么認真,還得罪了人家。
死一個雇工,就少一個勞動力,少一個勞動力就少一個給棉莊賺錢的工具。
郭貴捫心自問,若自己是棉莊主,也會心疼。
也就瞎訛有自己這個姐夫,而自己又在南關堡的押監王大斧面前有幾分面子。
不然……
郭貴搖搖頭,跑去見了那被瞎訛抽死的雇工家屬。
在許諾了給三貫制錢加一匹絹布,作為解仇金后,得到了對方的同意。
然后,郭貴就立刻出莊,騎上馬,朝著南關堡而去。
苦主家屬是答應了。
但解仇儀式還缺一個巫師或者僧人來主持。
同時,還得邀請苦主所屬部落的一位貴人做代表見證。
只有這樣才有約束力!
所以,郭貴只能去求王大斧,請這位恩主出面,才能請到僧侶和對方部族的貴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