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護匈奴校尉、護烏恒校尉、護鮮卑校尉是干啥的,他這個護南洋使就是干啥的!
簡而意之,一句話:南洋諸國,你爹來了!
對蘇軾而言,最妙的是——南洋諸國的實力,弱的可怕!
原來最能打的交趾,現在也被大宋錘服了。
所以,完全可以將南洋諸國,理解成兩漢的西域三十六國!
只要運作的好,他蘇軾蘇子瞻,完全可以在南洋建立不亞于當年班超班定遠一樣的功業!
甚至,超越班定遠!
只是這么一想,他就更加興奮了。
于是,在陛辭后,他甚至沒有舉辦什么‘別京詩會’,更沒有舉行什么‘告別宴’。
只用了一天時間,到張方平、蘇頌、文彥博等長輩府上拜謁一番。
便在四月壬辰(十六)日,帶著妾室朝云(其妻王氏與諸子循例留京),與孔平仲、孔武仲兄弟,還有十幾個愿意跟隨他前往海南路建功立業的官員。
浩浩蕩蕩乘船南下。
他們會先抵達徐州,然后從徐州中轉到海州,再從海州乘坐海船,沿著海路南下到明州,經明州轉廣州,然后抵達瓊州。
這一路上,自是舟船顛簸,疲憊不堪。
趙煦卻沒有再關心這個事情。
因為,在蘇軾離京的第二天,元祐三年四月癸巳(十七)早上。
致仕前宰相、金紫光祿大夫、平章軍國重事、守司空、康國公韓絳薨于府邸,享年七十七歲。
說起來,韓絳的身體,其實早就不行了。
完全就是趙煦派去的太醫團隊和護理團隊,逆天發揮,將這位老宰相的生命,給吊住了。
然而,韓絳終究年紀大了,之前又過于操勞。
撐到如今,已是徹底的油盡燈枯,藥石無靈。
終于是再難維持!
訃聞,趙煦親至韓府臨奠致哀,并淚灑靈堂。
又詔輟朝三日以舉哀,命禮部議謚,更御筆親題韓絳的神道碑名曰:忠貞守道名臣!
兩宮亦各遣使者臨奠致哀。
禮部自然是不敢怠慢,旋即就擬了數個美謚上奏,請趙煦定奪。
趙煦當然不會自己就拿主意——若是這樣的話,對韓絳的身后名來說,并不是好事。
所謂謚,行之跡也,號,功之表也!
自然是得集眾議,讓大家一起來贊許、稱頌韓絳的功勞。
如此,方是美事。
同時,這也能測試一下,朝中大臣——特別是六部有司的主要官員們的服從性。
趙煦于是下詔,將禮部擬定的謚號,交給朝臣公議。
命都堂宰執、六部有司商討。
而結果,讓趙煦很滿意。
幾乎所有人都一致同意——韓絳功高勞苦,當享美謚。
并一致同意,認為韓絳當享忠獻這個大宋臣子第一的美謚!
忠者,危身奉上,險不辭難也;獻者,知質有圣,有所通而無蔽也!
套在韓絳的身上,倒也是很合理。
在議謚過程中,也沒什么不開眼的家伙,跳出來給趙煦添堵。
這就讓趙煦比較開心了——臣子們還是很忠心的嘛!
于是命學士院制詔,賜韓絳謚忠獻,并追贈潁昌郡王,恩蔭韓絳子孫官爵有差,并賜給韓府治喪之費錢十萬緡。
如此超高規格的追贈和賜錢,其實就相當于,給韓絳定了一個未來的陪祀宗廟的功臣位置。
唯一的疑問,大概就是韓絳將來到底是進先帝的神廟,而是放進趙煦將來的神廟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