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表演藝術家。
一個個在趙煦面前,表演著各種高難度的藝術或者雜耍動作。
就是沒一個適合戰場廝殺的。
所以,現在的武舉啊,其實就是個勛貴們搓圓仔湯的地方。
于是,所謂的武舉,其實還不如金明池爭標——至少金明池爭標,是要講謀略和戰陣配合的。
趙煦看完,也是忍不住嘆息幾聲。
好在,武學在郭逵主持下,已經大幅的改革了武學教學。
并在趙煦的支持下,從前線以及御龍第一將的現役將官里,抽調了許多人到武學授課、任教。
武學生們,也會在武學教授的帶領下,定期來到御龍第一將中學習。
所以,未來可期!
故此,趙煦也只是嘆息幾聲,就下詔命樞密院將錄取的武進士們,授給右班殿直、三班借職等小使臣官階。
然后統統給他們安排進了皇城司的清貴衙門當親事官。
這就是擺明了,要把這些祖宗供起來,免得他們去沿邊禍害。
這倒是正合衙內們的意!
留在汴京,而且是在皇城當差!
又有面子,又有里子,還有前途!
于是,一個個三呼萬歲,紛紛表示官家的恩情,我們永遠也還不完!
得!
連衙內們也學會了士大夫那一套!
除了科舉和武舉,同步結束的,還有趙煦別出心裁搞出來的算學、律學考試。
今年因為是第一次搞獨立的算學、律學進士考試。
報名人數并不多,主要是以宗室子弟和算學、律學學生為主。
自然錄取名額也不多。
算學有五十個,律學三十個。
自然的,其質量并不算太高,多數人能會四則運算/熟練使用刑統,能寫判詞,就算不錯了。
好在,趙煦也沒指望,能選拔出什么超人。
能開個頭,向天下人表明他重視算學、律學的態度,同時愿意重用算學、律學人才就可以了。
倒是,這算學和律學考試中,錄取出來的宗室子弟,讓趙煦很開心。
因為,在審視過名單后,趙煦發現,他們基本都是宗室旁支。
屬于是家里都快揭不開鍋,全靠著宗正寺救濟和賣妹妹、賣姐姐,才勉強能在汴京城里混著的窮宗室。
好多人,和趙煦的血脈關系,也已經出了五服。
不是燕懿王(趙德昭)的后人,就是楚康惠王(趙德芳)甚至涪陵悼王(趙廷美)的后人。
而且,哪怕在這三位的后人里,這些人也都屬于旁系!
對這樣的宗室親戚,可能別的趙官家還會忌憚、提防。
但趙煦得之,卻是大喜過望!
這是什么?
最好的工具人啊!
是彰顯朕友愛宗室,愛護宗親的招牌啊!
何況,這些人在參加考試前,都到了宗正寺簽了‘自愿退出宗室玉牒,從此甘心為百姓’的文書。
等于說,除非未來天下大亂,不然他們連學劉備的資格也沒有了。
是只要稍微施恩,就會忠心耿耿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