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懶得管!
一時間,坊間輿論,盡是稱頌——尤其是年輕一輩的士人,哪怕這次沒有考中,也都對趙煦的圣明與英武,歌頌不已。
對年輕人來說,其實今年的科舉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他們還年輕,還能學習、改變。
但老登們嘛……嘿嘿嘿……
如此一來,等于說朝廷擴大了科舉錄取人數,同時也幫他們淘汰了一大堆的老登。
這一來一去,等于大大增加了他們未來考中的概率!
這不是圣君是什么?
一時間,汴京內外,都是士人的贊美與阿諛之聲。
新科進士們,更是立刻就開始寫了應制頌恩詩賦。
因為之前,趙煦已經讓人在汴京義報上打過樣了。
所以,新科進士們心領神會,于是,他們在寫給趙煦的詩賦之中,除了歌功頌德外,紛紛表示——官家的恩情,我們永遠也還不完!子子孫孫都將永遠銘記!
有覺悟的,更是在詩賦之中,表達了諸如:我們將緊密的拱衛在官家周圍,就像群星拱衛北辰,我們將堅定不移的跟隨官家的意志而行動!
我將無我,不負官家,不負朝廷……這一類的文字。
趙煦看著,欣慰無比!
都是忠臣!
沒有奸佞!
眾正盈朝啊!
正奏名進士都有這么多人了,特奏名自然也要放水!
四月戊戌(22),賜王鄰臣以下八百二十四人特奏名進士出身,詔吏部酌情選用,按名次授假承務郎、三京府學助教、諸州文學助教。
于是,這特奏名進士的頭銜,基本等同于報考就送。
趙煦對此,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他把特奏名進士,等同于師范大學錄取通知書了。
所以,在公布了特奏名進士錄取名單的同時,他還命禮部和吏部聯合下了一道榜文——招募愿意前往熙河路、廣南西路、安南都護府、梓州路、夔州路、海南路等大宋知名的偏遠軍州地區,任教的特奏名進士。
不拘名次,不問出身。
只要愿意報名,且能在當地待滿三年,考勤無缺,無作奸犯科者。
便可賜同進士出身,且將命吏部依照新科進士進行授官。
頓時,老登們也開心了。
尤其是那些五六十歲,屢試不第的老登們。
還真有不少人,到吏部和禮部去自愿報名,愿意前往偏遠軍州‘教化百姓’了。
不就是去偏遠軍州,蠻荒之地,任教三年嘛!
為了一個同進士出身,這點苦,他們還是能吃的!
畢竟,他們中的好多人,奔波一生,不就是為了進士頭銜這么個虛名嗎?
四月已亥(23),更試今年武舉人于集英殿后,錄得武學進士三十余人。
這沒什么好說的。
因為今年的科舉,趙煦折騰的有些過。
所以在武舉方面,他沒有進行什么調整和改革。
依然沿用的是熙寧年間制定的武舉試法的考試方法。
考的并非兵法、謀略,而是騎射、武器使用以及身體素質。
在這方面,誰能拼得過在京禁軍呢?
所以,錄得的武舉進士,有八成都是在京禁軍的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