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余令點了點頭,袁御史笑了笑,彈了彈胡須上的冰霜面無表情道:
“萬歷三年,城池建成!”
“聽說建城的石頭來自大青山,石頭顏色泛青,夕陽西下亦可見其光輝,所以叫庫庫和屯,意思為青色之城!”
余令點了點頭,覺得這個名字真貼切,還真的是青色的。
隨著離歸化城越近,余令感覺也就越奇特。
余令以為會有很多很多的異族人。
誰知道入眼望去全是打著各號旗幟的大明人,各種馬車進出令人目不暇接。
牛羊、茶葉、瓷器和馬……
就連城池的風格都很有晉中的特色。
相比于河套地區,這里看著就不像關外,而好像是來到了大明的另一個大城。
所以才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
“守心,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晉商么?”
“知道一點!”
袁御史苦苦的笑了笑:
“晉中之地自古以來不是什么產糧大省,又是邊關重地,遇到災年易子而食的事情很多。”
“為了養活家人,很多人選擇跑商。
所以有了“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這句俗語,所以晉商才發達!”
“這也是為什么晉中離這里最近,這次偏偏由長安那邊來送歲賜的原因了,因為這里比三邊更窮。”
王輔臣聞言插話道:“在百姓里面還有一個說法叫做“雁行”。
見眾人看著自己,王輔臣繼續道:
“它的意思是大明百姓在天氣暖和時出關給蒙古地主當佃戶耕種!”
“等到天氣轉涼時再帶著種糧食的錢和草原的特產回山西進行販賣過年,年年如此就像大雁一樣!”
蘇懷瑾不解道:“草原部族這么好說話?”
王輔臣幽幽道:“他們不好說話,也欺負人,也征收糧食,也要打草和種植苜蓿給他們喂馬養馬!”
吳墨陽不解道:“那為什么還有人去?”
“草原各部族或許什么都缺,但他們不缺大片的土地。
他們征稅,但征收的糧食比大明少,而且不用服勞役!”
(ps:《明史》:北走俺答諸部,俺答擇其狡黠者,多與牛羊帳幕。)
吳墨陽扭頭看著王文新。
王文新點了點頭:
“他說的沒錯,是這樣的,草原部族不會種地,各位頭人需要糧食,不止一次下令不準欺負種地的大明百姓!”
“一次征收多少?”
“有多有少,但一定會讓這些種地的大明百姓有得賺,他們懂細水長流!”
(ps:歲種地不過(納)粟一束,草數束,別無差役。)
王輔臣和王文新的一席話把所有人說的都沉默了。
見袁御史又開始嘆氣,余令趕緊道:
“有好也有壞啊,你們難道沒發現這個城已經快被我大明同化了么,當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我們,遲早一統!”
袁御史抬起頭道:“歸~化~城!”
見袁御史不嘆氣了,余令看了一眼身后,見那成群結隊的人群,忍不住喃喃道:
“這大概就是走西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