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環境下,大家都在罵,污言穢語充斥街頭巷尾。
大明驅除韃虜后,覺得這種現象很不好,罵著罵著就容易造成流血事件。
整頓罵人的風氣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在《大明律》里罵人是犯法的。
可《大明律》也說了,有功名的讀書人是享有言論豁免權,即使公開說皇帝或官員不作為也不會受罰。
余令有功名,可以罵!
余令的這種罵是屬于言語較為激烈的類型。
姜槐道的嘴沒被人堵住,他也可以罵余令!
這大廳里面這么多官員。
有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還有負責刑名的提刑按察使司。
所有人可以說都是見證。
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其實余令的罵還不是最狠的,比之前輩王瓊還差一點,人家王瓊可是號稱大明“罵神”!
人家還只罵高官,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險些被王瓊罵死。
罵完了李東陽,再罵繼任者楊廷和。
楊廷和他兒子楊慎發配充軍,他還來一句“天道好還”!
彭澤、靳貴、陸完這些權官,也逃不了被罵。
哪個見了王瓊不心里哆嗦。
人家王瓊能罵也能打,王瓊喜歡并支持王守仁,平定了寧王叛亂!
余令罵人也不是瞎罵,一開始就說明了理由,想借順義王的手殺掉余令,這件事是真是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罵人的緣由。
缺點就是余令的話太繞,太臟了!
也是這個時候,眾人才知道前幾年河套的那場火是余令放的。
如此一來眾人也就明白余令為什么能面見圣顏。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腦子一轉就猜到了事情大概的真相。
就算余令身后有閹人幫忙,面見皇帝其實不難,但若是能和性子乖戾的皇帝一起用膳,還偷偷的拿走一個碗……
這已經不是閹人能左右的了。
皇帝是公認的小心眼。
雖久在深宮不見朝臣,但不代表他好糊弄,況且司禮監王安在朝臣之間名望還可以。
如此,余令說的話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土狗打嗝是因為吃屎吃飽了才打嗝。
可等所有人明白是這回事之后,余令已經連珠炮似的說了無數句。
除了進門那句有點臟之外……
“我恥與你這樣的人為伍……”
隨著姜槐道的這句話落下,余令又開始了。
“”
余令接下來的話就不帶臟字了。
如果沒有那一句句的“老子”,其實這一切還算文雅,可言辭太激烈了……
不明所以,但絕對不是什么好話。
劉敏寬皺著眉頭,覺得這件事差不多了。
他覺得余令這性子不適合做文官,當武官就很好。
如今的武官太慫了,需要一個另類來讓武官有點血性。
敲了敲桌子,掃視了一眼眾人低聲道:
“好了,夠了,今日是接風洗塵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