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小點點可以復制余令的做法,他們的身邊也可以有小點點。
當這些小點點之間連成一條條密密麻麻的線后……
這張網才算徹底的鋪開。
余令終于明白先輩為什么要“養望”了。
長安就是一個巨大的人情社會,用名換利很容易,而想用利換名就很難。
余令覺得這就是炒作,和流量為王的概念差不多。
本質還是為了名和利。
細細想起來,孔融的讓梨,王祥的臥冰求鯉,李密的牛角掛書等,余令拍了拍自已的腦子……
覺得自已有辱先賢了。
余令覺得自已應該是累了,需要散散心,想到了立刻就做,余令騎著馬直接沖到了長安城。
如今的長安城更熱鬧了。
外地來的商人站在城門口打量掛在上面的人肉干。
如今這些肉真的干了,不臭了,也成了長安的一道最嚇人的景觀。
進城的大小官員看到這個心里都會咯噔一下,腦子不由自主的就會想起自已昨日做了什么。
進城的外地商賈看到這個的時候心里也會咯噔一下。
待看到石碑上鐫刻的告示,他們又開心的笑了。
石碑上不光寫清楚了原因,還明確的寫了商稅多少。
石碑上寫的很明白,如果有衙役亂超過石碑上鐫刻的標準……
可以直接告官。
不過,長安的稅是真的高。
大明建國前對商人征收“官店錢”稅率是十五稅一,大明建國后放寬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寬到三十稅一。
如今長安的商稅二十取一。
如果真如傳言的那般沒有官吏壓迫,吏治清明,不需要走各種關系,這些商稅倒也可以接受。
如果這些都是謠傳……
今后長安的生意就不用做了,稅率高不說,還得給各種官員送禮,吃過一次虧,傻子都不會來第二次。
“客人哪里來?”
“漢中來賣茶籽的!”
“是油茶么?”
“是的!”
“等等,我看看啊,東西不錯,知府衙門說了,茶籽屬于生活資料,這個不收稅,進城后大街邊上自已找位置賣!”
一群人聞言齊聲道:“不收稅?”
“是的,不收稅,如果賣的好記得還來長安,也不能光賣茶籽,走的時候可以帶一些花椒回去賣!”
“除了這些,金花茯茶,西鳳酒,黃桂稠酒你們也都可以買一些帶回去,客不離貨,貨不離客......”
“好好,知道了,知道了。”
“進城吧!”
放行了,辦事的人朝著下一個掌柜走過去。
來自漢中,來這里販賣茶籽的一群人呆住了,這效率太快了。
快的他們都懷疑衙門在給他們下套。
以前的長安不是這樣的。
以前來長安身上得備好碎銀,小的不行,還得大塊的,還得準備很多。
因為會以各種法子來問你要錢的不止一個。
如今這……
如今這些如果都是真的,稅率比其他地方高點倒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做生意講的是生財,在這樣的地方最容易生財。
“安心吧,沒有人會害你們!
這次生意做完,如果幾位覺得好,路途中就替我們長安說幾句好話,作為西北最大的城,不愁貨物沒銷路!”
“如今長安有了新氣象,城里的地皮便宜,幾位如果有魄力,倒是可以買幾間鋪子,說不定大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