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余令在瞎說,而是涼涼居士真的很討厭這個行為。
他這類的文人翻書不用口水舔一下手指。
他看書翻頁用的是“書撥”,還是玉做的,他的那個書撥還是從隋朝的古物。
這玩意,它不僅用于翻書,還可以作為書簽或鎮尺使用!
除了玉制書撥,金銀銅翡翠都有。
看什么書,用什么書撥他都記錄的,因為這個書撥也是書簽。
查資料的時候,他對照記錄去找書撥就可以了。
不光錢謙益,很多文人看書都有書撥,有的是當書簽,有的是當鎮尺。
實際上,大文豪根本就不舔手指來翻書。
也不是說書人講宋朝王安石看書入神,翻書太多,手指沾染了油墨把嘴唇染黑。
只能說,寫這個王安石認真讀書故事的這位作者家境和學問一般。
他都不知道大文豪讀書會有這么多門道。
余令其實也不知道,余令開始也是舔的。
因為沒有頁碼數字的確不方便,書本不隔斷,密密麻麻,越是古老的書越難找,也越是不好翻閱。
后來為了方便,余令看過的書都會在書角寫上頁數。
余令以為自已很聰明,只有去了錢家余令才看到“天宮的一角”。
人家的一個書撥竟然是隋朝的。
“天啊,真是錢大人的書!”
這一聲叫喚,吸引了不少的學子過來看熱鬧。
余令信心大增,忍不住喃喃道:“早知道這么簡單,前面也就不用跑斷腿了!”
“余兄臺說什么?”
“哦哦,我是說你剛才怎么問我是不是第一次考?”
“考試需要個好兆頭,我們這些學子互保自然要和第一次考的一起,這叫好彩頭,也叫一舉中第!”
“落榜的?”
“霉運,我們不沾!”
余令懂了,這應該就是鄙視鏈了,那些經常落榜的學子不是很受這些頭一次考的考生待見。
他們認為他們落榜不是實力不行,是身上帶著霉運。
一臉郁悶之色的姜云安也來到了貢院這邊。
他郁悶是因為他覺得家里人的安排是多余的,去見那個劉大人。
結果在大門前站了半天都沒能進去。
拿了那么多禮物,大門進不去,像猴一樣被人指指點點看了大半天。
姜云安覺得真是多余。
科舉考試靠的是真才實學,自已覺得自已行,為什么偏偏要去做這些虛頭巴腦的。
今日也是,被家里人逼著來這貢院。
他來這里不是為了什么互保,他的互保什么家人早就弄好了。
他來這里是為了讓大家認識他姜云安。
他姜云安也順便認識這些要考試的人。
這個非常重要,要是認識的人考上了,彼此之間就有了情誼,俗稱年兄年弟。
認識了,之后大家在仕途上可以互相提攜,是一種非常重要關系。
這個
"關系
"不亞于同鄉之誼,且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
那時候這個關系就是年叔年丈。
姜云安一來,他立刻就成了這里的耀眼人物,大家紛紛前去拜會。
余令覺得有意思,也跟著大家一起去拜會。
“我認識你!”
余令拱手后笑道:“我也認識你,多虧了你的推薦,那古琴很好,我妹妹很喜歡,如今是愛不釋手!”
姜云安笑了,扭頭對身邊的仆役說道:
“去,把我的名刺給余同窗一份!”
說罷,他扭頭對余令道:“今后若是得空,可拿著名刺來我府上,你我可親近親近!”
在眾人羨慕的眼神中,余令接過名刺,毫不在意的打量了幾眼后笑道:
“榮幸之至!”
余令毫不在意的樣子讓姜云安不喜的皺起了眉頭。
他覺得這個余同窗傲氣的不行。
他姓余沒錯,他還以為他是東廠的千戶余令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