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那三百多孩子是什么模樣蘇堤不猜也知道,年齡肯定不大。
因為年齡大了那是勞動力,得忙著地里的活。
所以,那三百多一定是小孩。
三百多個小孩嗡嗡叫,就算是圣人來了他頭皮也發麻。
野慣了的孩子你讓他在那里坐一個時辰……
大人都坐不住啊!
“看什么看,我臉上有花么,看板子,看前面的那個大板子,都給大聲的讀起來,我看誰沒張嘴……”
先生發火了,樣子像是要吃人。
武功衛所里的婦人們已經在忙碌了,大小不一的土豆在大竹筐子里上下翻滾。
原本清澈的小河渾濁不堪。
按照朝廷的制度……
衛所軍戶主要負責兵役,執行守衛地方和屯田生產的任務。
聚則為兵,散則為民,自給自足,不必向國家交稅。
自余令來了以后,原先因為各種原因被侵占的土地重新回到大家的手中,留下夠家人吃的,剩下的就可以賣掉。
另一邊的婦人也在忙碌著。
她們把淘洗好的土地豆切片,均勻地攤在簸箕上,石頭上,等著晾干裝袋。
干了以后讓那些勁多的不知道往哪里使用的孩子在上面蹦跶。
“事情安排的如何?”
“余大人,去年八月衛所派了三十人跟著王家人去了草原,如不出意外他們三月會歸,韃子喜不喜歡知道了!”
“你們準備了多少斤?”
趙千戶警惕的望了望四周低聲道:
“下官沒敢多搞,就搞了六百斤,裝了三百斤黃土混合到了一起!”
“區別大不大?”
“搖均勻了發現不了,一個色!”
兩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都在期待著四月的到來。
只要王家人一回來,這條路能不能走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
……
草原的王文新在送別,明明是淚眼婆娑,卻喊著風太大。
侄兒來了,自己看了,如今要走了,心里唯一的掛念沒有了。
王文新覺得此刻自己終于是個人了。
“叔,我回了啊!”
“回吧,看好你的小嬸子!”
“嗯!”
王文新的侄兒看了一眼坐在車架上的女人。
這個女人是自己叔叔的第二個女人,肚子里已經有了王家的種。
去年劉大人也送回去了一個,現在估摸著生了,就是不知道生的是男是女。
為了穩妥,就又找了一個。
叔叔這一脈不能沒個繼承香火的。
六百斤土豆粉賣的很好,因為是第一趟的生意沒敢直接開口要馬,就換了一些皮貨,牛角之類的雜物。
唯一不好的是草原頭人嫌土豆粉少了,說吃起來有點硌牙。
其實這也不算缺點,晉中商人運來的糜子里還有小石子呢,不值錢的罐子都能賣出高價呢!
那些頭人不也沒說什么!
馬蹄聲遠去,直到看不見王文新才收回了目光,露出發自內心的笑臉,快步走到大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