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國一體!
方從哲也知道怕死了,他寫了一道很長的折子,先是辯解他沒弒君之心,最后乞骸骨,希望能告老還鄉。
在這一場派系之爭,浙黨大敗。
泰昌元年的九月十二日,御史顧慥等人彈劾熊廷弼二十多罪狀諱敗、邀功、勞師、耗財、傲氣、告病等……
東林大勝,旨意下達,新任遼東經略袁應泰前往遼東。
……
遼東又下起了大雪,對于草原的部族來說,今年的雪下的比以往早,也比以往大。
今年的白災已經不可避免了。
在這樣的天災下,蒙古各部也越發的煎熬。
原先這里有很多個互市,每年冬季有大量的糧食交易。
可自從大明和建奴開戰以后,到熊廷弼上任……
大小互市都關了,這也是他讓所有御史不喜歡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斷了很多人,很多人的財路。
原先開原、鐵嶺等地互市成了大明和建奴的前線,隆慶開關的時候,這里有十一處邊境互市。
開原就是最大的一個互市。
林丹汗作為蒙古大汗,這些年以察哈爾部名義在開原參與互市。
可建奴在打下開原之后,為了防止大明拿回這個城池,他們把城給拆了。
如今這些互市都沒了,要想換糧食只能繞很遠很遠的路。
這么做交易得不償失。
繞路就如同打仗,換一千斤糧食回到族地可能就剩下五百斤,成本太高了,風險也大。
草原各部也互相提防,不敢離得太遠。
怕被人偷家。
最可恨的是沈陽最近來個什么世襲的千戶大人,在嚴查糧食交易,手段極狠。
聽說他在城里點天燈。
夜晚的城墻上那一閃一閃的燈火就是的。
如果他查糧食,這些也能忍受。
最不能忍受的是草原多了兩伙兇猛的騎兵,一伙手持白蠟桿長矛,一伙手持火銃。
只要有部族靠近大明的邊線這兩伙人吆喝著大敵來犯,騎著馬就殺了出去。
這兩伙人根本就不像是被努爾哈赤打敗的那些敗兵之將。
這群人猛的一塌糊涂,馬也殺,人也殺,部族牛羊還被人牽回了家。
這兩伙人就是余令和白桿軍。
兩支人馬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幾乎在草原橫行,專門挑小部族殺,打的贏就打,打不過就跑。
沒有輜重的束縛,跑得賊快,最氣人的他們還有接應。
你退他就進,你進他就退,你休息他騷擾你,你累了,他沖鋒……
如果你追,他們就放震天雷,哪怕你馬兒好,可馬兒也不是無敵的。
追著追著發現他們又殺了回來。
短短的六日,光是拉回來的死馬都有六百多匹,這些馬都是火銃打死的,很可惜,但沒辦法。
馬肉不太好吃,但它是肉。
草原各部被這兩支人馬氣得眼睛發綠,可他們現在根本就不敢調大軍來犯。
因為再往北,建奴也在搶,也是精銳騎兵搶掠。
互市的關閉不但草原各部損失巨大,建奴損失更大。
從努爾哈赤的十三副鎧甲起兵。
也就是建奴從萬歷十一年開始到現在,短短的幾十年,當初的幾十個人,現在幾十萬人雄踞遼東。
除了奴兒的聰慧和建奴內部的制度改革之外……
他們崛起的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資源就是來自大明的各個互市口岸。
所以,在奴兒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拼命的搶大明賜予各部的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