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點不難看出,有時候真的不要把人的智商過分高估,也不要把人潛在的懶癌癥遺忘。
越是簡單的東西,越容易操作,參與進來的人也就越多。
一味地盯著年輕人,卻忘記了這個世界上,真正掌握財富的是中年群體。
如果能夠將中年消費者吸引過來,那么游戲產業的規模,相信會翻上兩三倍。
這點從好萊塢電影可以得到解釋,電影群體包含了各年齡段,各個階層,大家沒事都喜歡看電影消遣。
所以,好萊塢電影規模越來越大,世界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從來也沒有遺失過。
當然,游戲不比電影,它的群體永遠只適合于年輕人,隨著年紀增長,大部分人都會對游戲漸漸失去興趣。
因此,楊辰也沒有想過讓中年消費者一直喜歡自己的游戲。
能搶一波是一波,能賺一筆是一筆。
家用和臺式的游戲機沒辦法吸引中年消費者,掌上游戲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中年消費者的注意。
作為家庭的支柱,中年人身上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工作一天累了,玩一會小游戲放松一下。
一百美金的掌上游戲機,對于亞洲這邊發展中國家的家庭來說,或許會有點小貴。
但是在歐美國家,真心不算多大的事情,也就一件中端衣服錢。
一九八一年,世界人口數量大概在四十到五十億之間,歐美發達國家人口大概占十億人左右。
后世任天堂的GB掌上游戲機都買出了一億銷量,他集中了這么多經典小游戲,沒道理賣的比對方低。
如果掌上游戲機賣好了,他還可以研發家用游戲機,掌上游戲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戲動態,但家用卻不會。
通過電視機,家用游戲機呈現出來的游戲,要比掌上游戲機精彩的多。
到時候,他又能借著游戲卡,大賺一波錢。
**十年代,任天堂通過終端渠道,每年光是利潤就超過十億美元,具體數額無從得知。
不過任天堂雖然控制了終端渠道,但是它還得跟底下游戲廠商和游戲開發商瓜分利潤。
在雅達利沒有崩潰之前,全球游戲市場高達四五百億美元,后面雖然崩盤了,但市場規模依舊有上百億美元。
任天堂掌握著游戲終端渠道,也就是游戲主機,游戲主機雖然沒有游戲卡那樣可以源源不斷賺錢。
但是,每臺主機的利潤卻是非常的高,后世任天堂憑借俄羅斯方塊,把GB主機銷量推到一億部。
以任天堂當時主機發布價格,八十九美元一部來計算,單單主機營收入這一塊,就超過了一百億美元。
電子產品有多暴利,別的先不說,看它的山寨貨,就能夠對比出來。
雖然山寨貨相比正版差了一些,但這差距如果不認真比較,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很多東西在國外買出天價,到了國內就是白菜價,任天堂就算成本預算再高,只要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成本絕對不會超出百分之五十,利潤最低也能達到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