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了楊辰的目的后,聯絡處大佬和梁行長自然也就少了幾分顧慮。
接著楊辰又表示讓霍大亨負責投資的事情,兩人一顆心,總算徹底落下了。
霍大亨的立場自不用多說,事情交給他,雙方都沒有意見。
這讓霍大亨有些無語,他只是想摻和一手,沒有想過去幫楊辰干活,可是現在情況貌似由不得他。
最后沒辦法,霍大亨只能點頭答應。
如果只有楊辰一人,內陸那邊(中銀)至少會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獲取超過一半股份。
由霍大亨負責,楊辰的三三四分配,也得到了認同。
楊辰與霍大亨各自出資十億港幣,各占三成股份,而中銀則代表內陸那邊出資二十億港幣,占百分之四十股份。
中銀之所以出資那么多,主要還是因為現在人民幣與外幣匯率問題。
一九八一年美元與人民幣匯率是1:1.7,也就是說,1美元只值1.7元人民幣,連2元都沒有達到。
而港幣與美元的匯率,卻達到了一比五,這個時候人民幣還沒有得到國際的普遍認同,匯率只是內陸單方面制定的。
非官方的,咳咳,這個就不說了,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查。
如果投資數額少,幾十萬,幾百萬,自然是該多少就是多少。
現在楊辰和霍大亨拿出那么多錢投資,中間差的太離譜,梁行長也有些不好意思。
雖然補償的不是很多,但多少讓楊辰心里稍微平衡了些。
畢竟是過去開公司,干正經事,這么多錢只能走銀行。
當然,中銀的錢主要還是以人民幣形式投入,二十億港幣,換成人名幣差不多六億接近七億的樣子。
三方加起來,總投資達十幾億人民幣,一旁的聯絡處大佬心里默算了一下,直算的眼皮子上下打架。
現在內陸那邊流行萬元戶,這十幾億砸下去,這得多少個萬元戶?
相比大佬有些不淡定,楊辰和霍大亨以及梁行長三人反倒不怎么在意。
這些錢雖然多,但是按照楊辰想要打造亞洲最大糧油加工廠的目標,各種機器設備,糧食收購等等一系列,這點錢最后夠不夠還兩說。
正是因為有這個想法,楊辰才會將這個事交給霍大亨,對方沙皇的名頭可不是白給的,這種大規模工廠建設,只有對方才能搞定。
對于中銀來說,只要是人民幣,多少他們都能拿的出來。
如果換成港幣,那就沒辦法。
小額換算沒問題,大額就別想了,也就是說,楊辰接下來即便在內陸賺了錢,也得將大頭留在內陸投資。
這話梁行長一點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明明白白的把話跟楊辰說清楚了。
而楊辰對此也沒有多說什么,他知道內陸這個時期有困難,舉國上下賺回來的外匯,基本上都用到了刀刃上。
“梁行長放心,不光這次投資,接下來我旗下所有公司在內陸投資所賺的錢,每一分都會重新投資到內陸建設上面,二十年不變…”
接下來內陸發展有多快,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他不僅不會把在內陸賺的錢換出來,反而還會加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