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買一樣東西,通常情況下只會買自己看得懂得產品,至于那些看不懂的,她們一般不會去買。
與外國人恰恰相反,國人是看得懂的不一定買,看不懂的一定會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國人買完東西之后不知道怎么使用,然后需要去學才知道怎么用。
對此,楊辰也不知道該如何吐槽。
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誰讓咱們發展比較晚,很多東西外國比較領先,我們只能想辦法去適應,然后在合適的機會把市場搶回來。
后世很多內陸企業都是這么干的,先裝孫子,賠笑臉,一切等把技術弄到手,經驗學到之后再說…
化妝品屬于廉價奢侈品,但凡奢侈品它中間都隱藏暴利,而大多數化妝品價格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所以化妝品也就隨之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市場規模。
既然化妝品能夠帶來高額利潤,楊辰自然不愿意放過這個市場,尤其是進入化妝品行業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醫藥公司的資金缺口。
這一次李慧跟著楊辰前往島國,就是為了實地調查,甚至收購一兩家島國的化妝品公司,學習積累經驗,然后打造自家的化妝品品牌。
歐美的化妝品雖然不錯,但是白人和黃種人多少會有一些差別,歐美的化妝品自然不會以亞洲人為主,所以學習對象,只能從島國入手。
要說島國人雖然人品不咋地,但是這個民族善于學習,總是能夠把別人的好東西,經過改良之后,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
吸取島國好的一面,楊辰并不排斥,相反他還會鼓勵旗下高層員工去島國學習它們的企業制度以及管理經驗。
至于文化就免了,企業文華這種東西,學是學不到的,后世很多企業高喊企業文化,從老板到員工被所謂的企業文化搞得糊里糊涂。
后世的企業文化,大部分是聽得人聽不懂,說的人也講不明白,所有人都是一腦門子漿糊。
一切不過是追隨大流,很多時候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國人都喜歡跟隨大流,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你一個人在哪里傻站著,無疑顯得你很不合群。
在大環境下,不合群就意味著要被淘汰,你沒有力量改變大環境,就只能主動去迎合它。
楊辰從來不再自己旗下公司搞什么企業文化,因為他認為自己就是旗下所有公司的企業文化,他這個人就是企業的核心,他的人生價值,就是企業的價值,他做什么,底下就跟著學就是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行下效
這是華夏千百年來遵循的文化習慣
一個企業所謂的文化,就是源自于企業的老板,企業家是整個企業的核心,企業家的性格,行事作風,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
其他別的,全都是瞎扯,說越多,做越多,錯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