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巷尾報童們瘋狂揮舞的報紙頭版上,從半島酒店露天茶座紳士淑女們壓低聲音的興奮議論里,從叮叮當當駛過的老電車車窗外晃過的醒目大字標題上……
“驚天奇聞!
霍家太子夜闖柳小姐香閨,遭神秘日本華裔天才少年當場‘爆破’!”
——《星島日報》頭版主圖是一張精心繪制的畫稿:少年微笑著點燃引信,一個粗陋鐵桶口火花噴濺,背景是霍震挺驚惶后退的漫畫形象。
“火藥桶轟開豪門恩怨!
淺水灣昨夜上演‘爆炸性’沖突,霍家嫡系傳人首遭滑鐵盧!”
——《明報》則以極盡渲染的筆墨描繪那聲震撼四方的“鐵桶炮仗”。
“神秘富豪小林天望手段超然!
霍震挺顏面掃地,港島情勢風云再變!”
——《工商日報》聚焦于那個如彗星般崛起的少年身影。
“霍少狼狽退場真相:并非柳小姐拒之門外,實被鞭炮聲嚇退三步!”
——一份花邊小報標題更是帶著惡毒諷刺的油滑。
茶樓里熱氣騰騰的點心推車旁邊,西裝筆挺的男人唾沫橫飛:“哎呀霍大少這次真是跌曬眼鏡啦!
被個十幾歲的細路玩得團團轉哦!”
“你唔知,我老表嘅朋友就住淺水灣對面,他話那聲音簡直好似打仗,仲有一大股硝煙味飄出來!”
另一個人繪聲繪色地補充,“那鐵桶炸得嘭嘭聲,霍大少嘅樣啊,好似見到鬼咁!”
“聽說那個小林先生還同霍少講,系送豆油啵!
送豆油用爆竹炸桶嘅?
明擺住系落霍家面子!”
“厲害厲害!
呢個日本仔唔簡單!”
這些喧囂如潮水般席卷了整個港島的白天,街頭巷尾,無論商賈精英,還是販夫走卒,口中咀嚼的都是“霍大少”、“鐵桶炮仗”、“小林天望”這些字眼。
人們津津樂道于霍家嫡子栽下的這個史無前例的大跟頭,揣測著那少年詭異的手段,以及這場沖突背后牽連的利益漩渦。
然而,就在這鋪天蓋地的八卦洪流之中,一份印刷粗糙、紙張泛黃、平日里幾乎無人問津、發行量跌穿地板的《港島晚報》,卻靜靜地躺在廟街街口一個最不起眼的破舊報攤角落里。
攤主老頭靠著墻打盹,連吆喝的力氣都省了。
它今天的頭版異常簡潔干凈。
沒有聳動的照片,沒有煽情的標題,沒有花邊的緋聞,甚至沒有任何具體的新聞報道內容。
在報頭《港島晚報》四個黑體大字下方,只用比正文稍大一號的普通鉛字,印著一則冰冷、簡短到近乎突兀的通告:
【敬告讀者】本報因業務調整需要,將于即日起停刊。不日將改名《亞洲日報》后重新刊印。
特此通知。
《亞洲日報》籌備組敬啟
日光照射,紙頁邊緣微微卷起。
一個赤腳孩童路過報攤,順手想去摸那份印著通知的廢報紙,被老頭不耐煩地揮手驅趕:“嘁!破報又冇嘢睇!走開啦!”
沒人留意這油墨不均、措辭生硬的小塊文字。
更無人知曉,就在昨夜風波震蕩淺水灣的同時。
高喬浩正坐在九龍深水埗一間倒閉的舊報館辦公室里,在一堆廢棄的鉛字與印刷機之間,最終在收購文件的一方簽字處,落下了“高喬浩”的名字。
他身后,一塊剛剛拆下“《港島晚報》報館”陳舊招牌的位置,空空蕩蕩,只待不久后,掛上嶄新的《亞洲日報》標牌。
那份油墨未干、被隨手丟棄在角落的《港島晚報》停刊公告,是正是林火旺在港島這片喧嘩輿論戰場上無聲落下的又一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