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日被創刊號“引子”撩撥得心癢難耐的讀者們,今日終于等到了《亞洲日報》上連載的第二回。
篇幅遠超首日的連載內容,甫一刊出,立即點爆了火山口。
情節急劇推進:項少龍為情所困,酩酊大醉醒來,竟發現自己身陷秦朝死囚車中!
九死一生的險境,神秘莫測的戰國時代,與現代思維格格不入的殘酷規則,以及結尾處,他與真正歷史名人未來的大儒鄒衍那充滿宿命感的初次相遇——鄒衍口中那句關于“天外來客”的預言,如同鋼針扎在項少龍心口,更卡在無數讀者的心尖上!
“哇!過癮啊!”
灣仔一家書店門口,一個中學生捧著剛買的《亞洲日報》,激動得手舞足蹈,
“秦朝啊!死囚車!仲撞到鄒衍?黃易點諗到嘎?”
他恨不得立刻看到項少龍如何逃脫死局。
中環某寫字樓的茶水間里,幾個衣冠楚楚的職員湊在一起討論的不是股票也不是昨晚舞會的八卦,而是《尋秦記》。
“那個穿越設定真系絕!
現代人去古代,仲要識得歷史名人……”
“結尾卡喺個度真系想殺人啊!佢之后點面對鄒衍?會不會被當成怪物?”
“喂,你份報紙睇完未?
輪到我未啊?”
這是急切的催促聲。
明明報紙上也登著霍震挺和小林天望之爭的爆炸新聞,也刊登著他國政治軍事的重要分析與社論,但在這些讀者眼中,《亞洲日報》的老板是誰、有沒有董事頭銜、資產幾何,此刻完全不重要了。
重要到讓他們心癢難耐、熱血沸騰的,只有項少龍的生死前途和秦朝的風云詭譎!
《亞洲日報》?
此刻在他們心中,只是承載那神作《尋秦記》的紙張載體罷了。
這種閱讀熱情迅速化為極具感染力的集體行動。
當天下午,十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讀者,不知是誰提議,竟真的找來一塊大橫幅,在白布上用醒目的紅漆寫下幾個大字:“求立刻出版《尋秦記》單行本!!!”
他們舉著這簡易的橫幅,直接沖到了《亞洲日報》社位于北角的編輯部樓下,引得行人紛紛側目。
大樓保安上前交涉,試圖請他們離開,但這些人只是固執地高舉著橫幅,眼神里滿是熱切:“大佬!唔該同上面反映下啦!一天幾千字點夠喉啊!”
“出書!一定要出書啊!連載等死人啊!”
“我們要項少龍!
要睇佢點打天下!”
喊叫聲夾雜著路人的笑聲和拍照的快門聲。
這種原始的、直接得近乎粗魯的表達方式,卻最真實地呈現了《尋秦記》對讀者的巨大魔力。
它將這部小說在港島的熱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然而,真正將《尋秦記》和它的作者“黃易”徹底推上神壇,引爆全港輿論核彈的,竟是來自另一座報業巨峰的聲音。
就在《亞洲日報》因街頭橫幅而有些哭笑不得之時,最新一期的《明報》被送到了各個報攤和訂戶手中。
無數人習慣性地翻看這份以社評和嚴肅文學著稱的報紙,今日卻在副刊醒目的位置,看到了一篇署名“金庸”的專欄文章。
文章標題平平無奇:《文壇之幸》,但開頭第一句就如重磅巨石砸入湖面,激起千層狂瀾:
“近日,拜讀《亞洲日報》連載之奇書《尋秦記》,心下震動,竟至通宵未眠。
作者‘黃易’君之妙筆才情,思想之奇崛恢弘,實令金某嘆為觀止!
今日破例書此文字,非為別故,唯恐此美玉明珠埋于塵埃,特以金庸之名拙筆,聊表欽慕于萬一。”
金庸大師竟為一部正在連載的武俠小說破例著文?!
而且開篇就是如此石破天驚的盛贊?!
港島無數金庸迷、文化人、甚至其他報紙主編的手都顫抖了,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武俠小說,自吾輩開先河以來,多以江湖義氣、家國恩仇為經緯,縱然精彩紛呈,然格局終囿于武林一隅。
而《尋秦記》一出,竟開前所未有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