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六月下半旬,港島。
在接下來的大半個月時間里,置地集團無疑成為了港島上熱點新聞最多的企業。
反倒是先前頻繁因各種大動作和花邊上新聞頭條的小林天望,反而在頭版頭條上,失了蹤影。
尤其是,當置地集團與港府的談判協商徹底落地了。一份由置地集團簽發在《亞洲日報》上的對外公告,帶著一點油墨的微溫,徹底地震動了港島這座城市所有人的神經。
在上面的公告內容清晰明的點出了,日前置地集團已與港府正式簽署《居屋合作條款》,將啟動一項前所未有的惠民工程,第一批居屋的興建,地點落實在了中環核心地帶,這里是毗鄰正在興建中的地標性建筑“置地廣場”,一處原本定位高端的嶄新樓盤,將拿出一部分用來改造為首批“居屋”。
與此同時,更加令人不得不瞠目結舌的是后續接連傳來的勁爆消息,同樣也是由置地新東家“小林天望”創辦的《亞洲日報》首發披露,然后被各大報業紛紛進行了轉載刊登。
置地集團非常高調地牽手兄弟企業“龍騰報業”,將要共同來啟動“港島龍廣場計劃”。
這則消息的核心內容同樣十分令人咋舌,目標指出港島未來的所有龍廣場項目,其建成后的核心運營權,都將要全部委托給“日本東京龍廣場有限公司”進行運作。
這便標志著置地集團這個龐然大物,正在有計劃地融入到了小林天望所勾勒出來的宏偉藍圖規劃當中,這將是一個遍布全球的“百座龍廣場”協同運營網絡。
然而,在這大半個月時間以來,在港島真正掀起更大輿論海嘯的卻是關于置地集團所正式對外宣布的關于供應鏈調整策略。
在這則公告當中,非常詳細地羅列了與中國大陸多家大型國營工廠簽訂的建材供應合作協議,具體到了每一類材料,與哪一家大陸國營大廠的合作細節,全部都毫無保留地向港島的民眾進行了公示。
其中有鞍山鋼鐵、唐山水泥廠、東北木材集團……名單冗長并且十分具體。
這份關于建材供應鏈的改革核心意圖非常明顯,就是直指成本,通過采購更具價格優勢的大陸建材,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居屋的建設成本這一項。
《亞洲日報》的獨家報道,加上其他大報的瘋狂轉載與評論,迅速地擴散至全港的每一個角落。
同時,在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咀嚼、放大下,旋即又在港島引爆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針對“大陸建材”的媒體論戰。
涉及其中的有政客、學者、時評家、地產大鱷的喉舌,這些主體都紛紛下場,好不熱鬧。
他們在各自的輿論陣地里,或是對置地集團口誅筆伐,或是為小林天望而搖旗吶喊,展現出了一幅光怪陸離的眾生相來。
《星島日報》的財經專欄頭版,資深經濟顧問、英資背景相當深厚的利耀宗教授振聾發聵地發表文章強調:
“【需警惕廉價的代價!】置地此舉何其短視?港島地狹人稠,樓宇安全重于泰山!
大陸建材雖價廉,其標準、品控與國際通規存在鴻溝,更遑論運輸損耗及監管缺失之風險。以脆弱“豆腐渣”構筑萬民安身立命之所,豈非視人命如草芥?若釀成塌樓慘劇,置地及小林生難辭其咎!此非惠民,實為謀財害命之捷徑!港府監管何在?”
但是,面對這樣針對大陸建材的攻擊!
左派背景的《大公報》旋即,就刊出港大建筑系教授、務實派技術專家陳定坤教授的長文予以了有力的反擊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