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邊放邊喂的,祥符河里沒人要的萍藻都被拉來這里廢物利用了,有些還會喂薯芋什么的,快的話五個月,想再大點七八個月也成。”
崔赦點著頭說道:“河里的萍藻一直是影響河運的難題,而且挖出來后也無處安放,凌兄這手點石成金確實高明。”
凌晨嘿嘿笑道:“也是偶然發現的,不足掛齒。”
崔赦又詢問了定價、數量、是否會耽誤正常耕收等等常規問題,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后,他也覺得是個不錯的提議。
人人都能吃上便宜豬肉,還能有許多人從中獲益,還不虧錢,縣衙里的確可以支持一下。
“哎,這豬糞要及時清理,存起來還能給莊稼施肥,別浪費了。”
崔赦隨口說了一句提醒的話,這種事大家都知道,甚至在場的人里可能就他一個人不懂養豬的循環經濟。可凌晨還是第一時間高舉著雙手“啪啪啪”的鼓起了掌,順帶還扭頭朝著眾人擠眉弄眼。
反應過來的鄉親們紛紛學著凌晨拍手鼓掌,對知縣大人的指導方針和寶貴意見表示感謝。
崔赦愣了愣,掃視了一圈后,遲疑的指著豬欄說道:“豬崽要看護好,不能被大豬誤傷了……”
“好!”
“啪啪啪啪~”
凌晨再次賣力的鼓起了掌,鄉民們也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崔赦微微皺眉,再次指著豬欄說道:“豬,要養在豬圈里……”
“好!大人英明!說的太好了!”
凌晨閉著眼睛噼里啪啦的鼓起了掌,鄉民們個個掛著笑臉,每一個都賣力的拍手,拍的巴掌都紅了。
崔赦:“……”
如果你丫不是臨潁侯,我一定打死你!
——
秋社,是古代農耕社會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之一,上到知縣和士紳貴族、下到里正和普通村民,都要把人們組織起來,擺祭壇、告祝詞、慶豐收。
還有一種春耕后盼豐收的,叫春社。
提起“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是說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聽過的人一定不少。
凌晨也帶著青檸和小云來參加縣城里的秋社了,作為臨潁縣有頭有臉的人物,尤其他還在名義上食邑本縣,這種重要活動自然不能缺席。
舉辦秋社的場地不在城內,而是在城外的張家莊,每年都會在縣城附近的村莊輪換舉辦,這里也是張承出生長大的地方。
凹凸不平的土路旁,茂密的草叢里開著不知名的野花,莊子里的麥場上擠滿了虔誠的信徒,縣城里、莊子里最有名望的老人們站在社壇前焚香禱告,感謝土地神賜予人們糧食。
所有人都跟在幾位老人身后,跪在地上整齊磕頭,場面莊嚴肅穆。上到拄著拐杖的白發老人,下到嗦著手指的蹣跚幼童,都在感謝神靈庇佑,讓這一年風調雨順,收獲頗豐。
之后的流程就是由崔赦、凌晨這樣的實權人物和代表人物輪流敬香,代表官府為百姓祈福謝佑。社壇上擺著糕點、麥穗、豬、羊等貢品,被香爐里升起的裊裊青煙半遮熏透。
祭祀完畢后,麥場上的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村頭早就釀好的酒被莊戶們從酒缸里舀了出來,分發給場上眾人。
崔赦坐在搭起的涼棚里,與老人們笑談年景,凌晨和青檸、小云坐在偏側的涼棚里,吃著西瓜品嘗渾酒。
近處,是鄉野漁樵閑話。
遠處,是竹籬茅舍人家。
打鼓隊穿著表演的服裝,按事先排練好的節奏進行,圍坐在周圍、倚靠在麥垛旁的村民們紛紛跟著節奏晃動雙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凌晨還真不敢相信大周竟然也有這么時髦的應援方式。
他們的服裝材質很一般,平時存放在祠堂或者地主家里,需要用的時候就拿出來穿。表演的村民們也有些靦腆和放不開,比起凌晨在開封欣賞過的楚館飄袖差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