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股淳樸、鮮明的表達意愿和喜慶氛圍,卻是別的地方很難體會到的。
“咿~呀~”
銅鑼響起,好戲開場。
板、二胡、镲、笙、鐃鈸等各種樂器混合成最早的古風交響樂,從縣城里請來的戲班子在木頭搭建的高臺上依次登場,唱念做打。
村民們搬來自家小板凳或者隨便抱來一塊石頭,烏泱泱的圍在一起觀看著平時接觸不到的才子佳人、王侯將相,欣賞著他們的愛恨情仇,看的如癡如醉。
麥場的邊緣處,圍坐在一起搖骰子的漢子、互相抓著灌酒的村壯、嗑著瓜子閑聊的農婦、彼此推搡著偷看的姑娘、白發里插著黃花、已然醉倒的老叟,這是屬于他們的mvp結算畫面。
底層人民不知道王公貴族的生活是什么樣子,更不懂他們的野心和雄圖。一年的辛勤勞作有了回報,有酒喝,有戲看,不用擔心餓肚子,就很滿足了。
——
中原幾經戰亂,終于到了休養生息、與民更始的時候。從基層一步步干到京兆尹的馮延非常了解普通民眾的需求,上報了很多建議,全部都是恢復生產、畜養民力的方案,文訓大都采納了。
鄴城之戰后,晉陽軍精銳折損大半,沒有個三五年時間很難恢復元氣,酷愛收集雙胞胎手辦的孫芝短時間內翻不起什么大浪,除非他失了智。
至于三五年后……
他要面對的,是民殷國富,人心歸附、兵強馬壯的中原。
韓玨也很難和文訓爭天下,不過不是因為實力,而是運氣。
夏國苦寒,唯一能倚仗的只有塞上江南和東西兩套地區。國內成分復雜,草原人、西域人、中原人雜居在一起,矛盾重重。
無論是為了轉移矛盾還是想要更上一層樓,進攻肥沃富庶的關中平原都是歷代夏皇的不二之選。
有夏國在那不停的消耗,此消彼長之下,韓玨很難積蓄到足夠的力量東出潼關,除非他能像秦朝對付義渠那樣先徹底打垮夏國。
而且韓登回去之后,關隴集團內部怕是會有一場不小的地震。
為了家鄉父老的利益前往鄴城為質的韓登,政治聲望絕對是繼承人的最佳選擇,更何況他還是長子。可是這些年來,一直在韓玨身邊幫忙打理政務和軍務的卻是他弟弟。
關中四府的治所在長安,長安城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叫玄武門。
視線轉向南邊,年輕氣盛的孟玄在初露鋒芒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無論是聲望還是實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強,確實擁有了與天下爭衡的可能。
但也止步于此了。
他的東向戰略嚴重威脅到了唐國的根本利益和國土安全,認真起來的李雄派遣國中能征善戰的猛將勁卒,在江漢平原和蜀軍展開多次拉鋸戰,荊南、嶺南皆有戰事,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久攻不下后,國力上的差距逐漸顯現出來,孟玄不得不放棄繼續進占江夏和長沙的戰略意圖。但已經得到的地盤,他絕不可能拱手相讓。
一旦退回蜀地,他的威望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耗錢耗糧耗人,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臣屬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而李雄鐵了心要把孟玄趕回西川,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絕了他的念頭。而且從軍事角度講,如果把孟玄打回去,只需派遣一位穩重可靠的將領帶兵駐扎夷陵,把守住出川的咽喉,就能鎖死蜀軍。
沒有了后顧之憂,他才能放開手腳和文訓開打。
文訓自然不會坐視這種事情發生,他通過和江陵接壤的襄陽府,時不時的給孟玄帶去來自長輩的關懷,給他遞刀遞劍,鼓勵他保持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干。
打吧~打吧
打的越烈越好
沒有比眼下更好的局面了,四周的國家全部都處于戰爭狀態或者虛弱時期,沒有時間、也沒有力量攻擊中原。而中原地區已經完成了實際上的統一,境內人心思定,局勢穩固,國力蒸蒸日上。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