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比朝堂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苦中作樂,說的比唱的好聽。
比如,當人們聽到“小二,上一碗陽春面”后,第一反應就是行走四方的俠客前來歇腳。但如果你真的吃過陽春面,就會明白什么叫又窮又裝。
風雪交加的山神廟、寒月如鉤的舊古剎、以水代酒的送別餞、以及雷雨之夜的寒光現,總結起來無非就兩件事——
兜里沒錢,辛苦掙錢。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那種快意恩仇的瀟灑,自由自在的快樂,也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今天是凌晨來到大鄭這么多年以來,第一次打卡山神廟。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里應該是附近幾個村莊共同出資修建,用來在重大節日舉行祭祀或者社會的地方,后來因為戰亂的影響荒蕪了。
殘破的院墻倒塌出比門還寬的缺口,碎瓦片埋在土塊里露出一角。院子里空蕩蕩的,只有月光灑下滿地銀輝。隱約可以看到雜草過叢膝,墻頭立昏鴉。
將馬車停在廟墻邊后,凌晨先是幫忙把老人的遺體背在了女孩背上,又將馬從木架車上解下來,跟著女孩從踩出的小徑進入了廟院里面。
在院子里找了半天,竟然硬生生沒有找到一個能拴馬的地方!迫于無奈,凌晨只能把韁繩纏繞在一塊斷了的腐朽梁木上,又哼哧哼哧的搬來幾塊大土壓住梁木,這才拍去滿手的土走上臺階。
廟屋里連個油燈都沒有,凌晨摸著黑走進里面,突然聽到一陣密密麻麻的響動,緊接著從黑暗中冒出好多攢動的黑影。
“臥槽!什么鬼東西?!”
感覺到有什么東西扒拉自己的腿,凌晨下意識的就要一膝蓋頂上去,還好借著一抹月光,勉強認出是個矮……
小孩???
片刻后,凌晨坐在擺放了土地公泥像的破舊香案下,單手撐腮,望著屋子中央點起來的篝火,懷疑人生。
背上趴著的小屁孩連話都說不完整,揪著他的頭發當玩具扯;左邊用七八條長凳并在一起架立起來的大通鋪上,坐著兩個小女孩;地上還有三個男娃和那個女孩圍坐在一起,盯著老人的遺體一言不發。
整整七個葫蘆娃,年紀從幼兒園大班到女大學生不等。他們之間并沒有血緣關系,全是在戰爭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兒,被老人撿回來才勉強活到了現在。
沒錯,這里是座小型的民辦福利院。
現在的問題是,院長為了能讓他們填飽肚子,所以像往常一樣跑出去挖野菜,結果被蛇咬到小腿,不幸毒發身亡了。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陪著老人進城的女孩姓華,名螢,是最早被老人救助的孩子,也是這里年齡最長、資歷最老的大姐大,可也不過才十八歲。
未來的路究竟該怎么走,他們自己根本沒有概念。
“噼啪~”
黑磚圍起來的篝火里,木柴燒裂爆燃的聲音響起,在寂靜的房間里格外響亮,年紀最小的家伙終于玩累,順勢躺在凌晨懷里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