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魔窟位于殺生山半山腰,密林環繞,只有一條進出的石徑小路。
洞窟內四通八達,燈火長亮,鑿壁透光,并不陰暗。
立壁千書,藏有天魔秘法,亦有掠奪而來的人族武學經典,取‘百魔’之名,為天魔教武學傳承之地。
好一口米缸,今天進了一只大耗子。
向遠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進百魔窟,四下見得一面面石墻,大如石壁,小如石碑。上書人魔兩族武學,四面光影照射,石壁石碑揚起一道道魔影,逐幀演示對應的武學功法。
只要站對了角度,借助光影變化,便可窺探一門武學。
“好巧妙的設計。”
向遠望之欣喜,一巴掌拍在臉上,叫沉穩別睡了,趕緊出來練功。
你不干,有的是帕魯來干。
比如冷血!
沉穩上線,觀摩眼前石壁演化,開竅期武學,雖有創新之處,但與他已無用武之地,學了只會耽誤五虎斷門刀的演化進程。
他一路走走停停,來到筑基期對應的石墻區域,挑三揀四,見好就收,似一些平平無奇的功法,看都懶得多看一眼。
沒辦法,乾淵界來的,眼界就是這么高。
百魔窟的傳承主要針對天魔教內大眾門人弟子,四大法王、左右二使、教主級別的功法已經被搬走了,真正的上乘魔功并不在這里。
其實,魔族的功法,人族也可以修煉,至少在降龍界是這樣。
說起來,最早那批魔族并非四大天魔與本地人族交合孕育,而是直接魔氣灌體,將人族改造成了自己的信徒眷屬,賜名魔族。
因魔氣扭曲元神,兼改造肉體,魔族個個嗜殺殘暴,最初的三代,智商極為感人。
三代后,魔氣與肉體元神徹底磨合,魔族才學會動腦子,懂得竭澤而漁不可取的道理,停止了大肆捕殺人族的行為,豢養為奴隸,過上了人上魔的好日子。
魔族歲月靜好,人族負重前行。
在魔族看來,他們饒人族不殺,人族為奴隸報恩,雙方各取所需是雙贏。
人族怎么看,魔族無所謂,天大地大不如拳頭大,有四大天魔在,人族翻不起什么大浪。
然后四大天魔就死了。
入降龍界,境界與日遞減,修為越來越低,直至壽元耗盡。
有些扯遠了,向遠未曾找到魔族的上乘功法,但人族的筑基期武學見到了不少,其中有一門正合心意,迫不及待用無相印法模擬起來。
此功名為三十六路沖穴手,出自武當派,由一代高人羊腸,呸,陽長道長所創。
降龍界的上限是先天,入先天則飛升上界,因為無人返回,也就沒人知道上界是哪。這些不重要,重點在于降龍界的上限壓制極大,對飛升名額卡得很死,入筑基不難,入先天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無法登頂先天,只能想辦法擴寬筑基期這條路,枝干上,無數枝杈蔓延散開,算是把筑基期玩明白了。
如這套三十六路沖穴手,有拳、掌、指三種攻擊方法,一掌拍出,或一指點出,可封穴改位,讓對手無法維持護體罡氣。
即便敵人底蘊深厚,可以強行維持罡氣,消耗的真氣也遠超平時,從另一個賽道破解了護體罡氣。
乾淵界有沒有這般手段,向遠不清楚,只知入寶山不可空手而回,這套沖穴手與他有緣,值得被無相印法模擬。
向遠有無相印法,學什么武功都快,只要給他招式綱領和運氣路線,他就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天才,不管有多難,看一眼便能學會。
學不會就換人,三門心思,總有一個適合。
三十六路沖穴手復雜無比,一招一式皆有無窮變化,聲東擊西,隔山打牛,指南打北,隨機應變,對手怎么不舒服就怎么來。
因其復雜無比的算術變化,自陽長道長之后,武當派再無掌握此法者。
小有成就者,也只學會了三兩招,切磋時勉強派上用場,與人搏命的時候,一指頭點出,手指頭會被人掰斷。
殺敵為零,自損一千,沒有頂級的算法頭腦,學了只會傷到自己。
可以這么說,三十六路沖穴手是陽長道長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壓根就沒指望后人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