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觀望片刻,感覺這些劍柱不僅和覆蓋玉碧山的大陣有關,還有莫名劍勢藏匿其中,無形之間散開陣陣威壓。
尋常武者修士可能難以察覺,疑似天人合一的他,閉上眼睛也能感應到絲絲縷縷的劍意向外擴散……
“九九八十一根劍柱,若都為劍勢,當有八十一門劍法絕學,不愧是天下一流,且不管威力如何,絕學的數量已經壓倒了天刀宗。”
向遠作出評價,轉而一想,天刀宗為天宗三家之一,絕學數量有所不如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單獨一個天刀宗便可壓倒劍心齋,完全體的天宗豈不是要起飛咯!
機制不是這么匹配的。
想到這,他定睛觀摩最近的幾根劍柱,踢了踢帕魯,讓其動起來。
成天好吃懶做、劃水摸魚,他這個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沉穩上線,取出悟道蒲團,盤膝坐下,眸中白光奔涌,將劍柱散開的絲線握于掌心,觀摩片刻后,起身收起悟道蒲團。
他抬手一招,樹叢中攝來一截尚且筆直的枯樹枝,無鋒寶劍緩緩劃開,撥動無形絲線,引動有序風聲。
沉穩對劍法興趣不大,和逗比、冷血一個劈樣,但劍柱散開的不僅僅是劍勢,應是通幽期宗師所立,刻有自身對天地法理的領悟,簡化之后,傳下了門人弟子可以修習的劍法絕學。
這一點,天刀絕學也一樣。
但要論天地法理的造詣,只圖一痛快的天刀宗,明顯比劍心齋差了幾分火候。
劍心齋講究劍法自然,劍心通明者,一招一式皆合天地法理,不追求極致的破壞力,以自然之劍心,求天地之法理。
半道半佛,專注于‘悟’字。
小院外,兩道腳步聲靠近。
司馬青煙身側,立著一位三旬左右的妙尼姑。身著灰色僧袍,僧帽下盤起的青絲被妥帖地隱藏,天生麗質,端莊容貌和秀雅五官無須粉黛修飾,便已足夠動人。
她的身段雖被寬大的僧袍巧妙遮掩,卻難掩其姣好輪廓,眉目間有幾分出家人的寧靜祥和,讓人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一種沒有世俗欲望的清靜之美。
靈玉居士。
司馬青煙見向遠手持樹枝,似是在練劍,且劍法望著頗為眼熟,下意識開口道:“師父,這是本門劍……”
“不要說話,他機緣已至。”
靈玉眸中泛起漣漪,暗道好一個悟性超然的少年,學刀厲害就算了,居然還能兼顧劍法。
去年十月,向遠游歷德州,尋找有(jg)緣(yan)人(bao),路過壅川縣聚海山莊,斬殺幻滅道妖女吳宛,救下張策良一家,以及唐柔等六位劍心齋弟子。
靈玉當時就在附近,聽說門下弟子受傷,還是幻滅道所為,便趕過去查看,見到了刀法天賦一流的向遠。
親眼目睹,向遠只一眼,便學會了天刀絕學‘孤星追月’。
那時靈玉就斷言,此子宅心仁厚,醉心武道,視美色金錢如糞土,絕非池中之物。
現在再看,感慨自己還是低估了向遠。
靈玉欣賞向遠舞劍之姿,越看越歡喜,暗道一聲優雅,趁機教導身旁的司馬青煙:“徒兒,還記得為師和你說過,本門劍法自然有幾層境界嗎”
“回師父,共有四層境界。”
“哪四層”
“意劍、神劍、無劍、道劍。”
優等生學姐功底扎實,面對靈玉的校考,對答如流:“第一層意劍,劍隨意動,心之所向,劍之所指。劍心通明,意念純粹,可稱初窺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