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河不想打沒意義的嘴炮,于是就把那篇《讀書的附加值——從街邊一碗手工面條到摩托羅拉》遞了過去。
“給貴社準備的新雜文,我讀書的附加值確實沒有那么高,但是我相信普通人不一樣。”
王桐非常詫異,他抬手中止采訪:“稍等片刻,我看完咱們再繼續。”
新雜文整體上有一種非常樸實的氣息,講的是后世人盡皆知、但在此時很新鮮的經濟學道理。
方星河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寫了一個小故事:
“暴富不想讀下去了,他家有錢,可以養他一輩子。
小延邊也不想讀下去了,他家有祖傳的冷面手藝,于是跟暴富合計:到時候咱倆合伙,開一家冷面館,你吃過我家的冷面和辣白菜,香不香?
暴富猛猛點頭,說賊踏馬香,我能干三大碗,這生意肯定行!
他倆就開始勁兒勁兒的幻想未來,仿佛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我忍不住給他們算了一筆賬。
我告訴小延邊:假設你把賣冷面當成翻身的機會,那么你有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路線。
一,念完初中就輟學,借2000塊錢到學校對面開個小店。
根據校門口餛飩鋪子的銷量來判斷,最理想的情況下,每天你可以賣出去100碗,去掉所有成本之后凈賺20塊,一個月600,一年7000。
然后有些人不會給錢,扣500;
有些錢你必須得交,再扣500;
房東想漲租金你得忍,又扣500;
吃穿住行一年1500,算你每年能攢下來4000塊錢。
忍氣吞聲撐到十年后,存款4萬塊,終于可以盤下來一家正經館子,雇幾個廚師和服務員,做大做強了。
但是,當了老板之后,你仍然要親手做冷面。
那可是你們家的祖傳秘方,醬料啊配湯啊食材啊,都得親自經手才安心。
然后漸漸的,你發現你的大館子開了個寂寞,本質上你仍然是一個小手工攤販,還是在憑借祖傳秘方賺那點辛苦錢,什么都沒有改變。
如果廚師的手藝不好,他可能還要拖你后腿。
你開始問自己:我到底還需要干多久,才能從這種疲憊麻木的生活中解脫出來?
二,你從現在開始好好讀書,考一所重點大學,念個食品專業。
在學校里你拼命學習,一心一意鉆研祖傳配方。
畢業之前,你終于破解了全部秘密,在保持口感不變的前提下形成了工業化生產的能力,恰好此時的暴富學成工商管理,你倆一拍即合,從他家里拿了點錢,搞了一家小小的食品廠。
就生產速食冷面。
那玩意和方便面一樣,里面有定量的冷面,有一個配料包,還有一個真空干鮮配菜包。
暴富專門申請了品牌和商標,叫做‘小延邊祖傳極鮮大冷面’,然后帶到廣東的展會上參展。
你天生就會朝鮮語,專門盯著那些韓國客商推銷,請他們試吃品嘗。
你的祖傳秘方讓他們熱淚盈眶,直呼吃到了奶奶的味道。
客商當場決定采購,你開始賺外匯。
錢越賺越多,自然而然的擴大生產,你只需要對醬料的最后一道生產工序嚴格保密,其余時候,想干嘛就干嘛。
同樣的40歲,親手做了二十幾年冷面的那個你累倒了,而開了食品廠的你正在環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