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開口附和,隨后好奇的問:“是不是那個什么出版計劃?”
“嗯。”
丁妍輕輕點頭,并且癟著嘴道:“被方星河罵得很不服氣,忽然想寫點什么了。”
母親反而來了興致,伸出手:“那么夸張?來,借媽媽看一眼。”
“好。”
丁妍把書遞過去,然后她就看到了父母這輩子從未有過的坐立難安。
“嘶……哈!”
嘶可能代表辣,哈可能代表燙,不確定,反正兩個中年人嘶嘶哈哈了小20分鐘,腦門上都出汗了。
中年殘尸、中年木偶、中年小丑……方星河罵得一點都不臟,但是太狠了。
不那么固執的中年人汗流浹背,固執專橫的中年人破口大罵,都是此刻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常態。
丁妍看到父母讀完文章之后半天都不吭聲,于是主動追問:“爸爸媽媽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評價這篇文章?”
“額……這個……”
并不專業的父母支支吾吾,心頭仿佛有千言萬語,可是一旦涌到嘴邊,就蟄得舌頭生疼。
怎么評價?
我想罵一句臥槽,不知道行不行?
……
“其實不是評價不了,而是想要客觀的評價,很難。”
重新湊到一起的信號三人組,又加上一個默言,以及抽空來催命的王亞麗,正聚在石鐵生家里喝小酒。
花生米,拍黃瓜,豬頭肉豬耳朵豬肚的熏醬拼盤,原本是聊《80后最強音》審稿的事,結果聊著聊著又拐到了方星河的《青春》上面。
余樺一針見血:“從取悅現象著手,大邏輯無懈可擊。”
劉震雲滑頭:“好就得了,20歲以下,沒見過這么好的。”
默言簡潔:“他的創作獨立性非常罕有。”
石鐵生什么都不在乎:“罵得痛快,雖然對同輩略嫌苛刻,但我特喜歡他對中年人,對父母,對不正確取悅對象的痛批與怒斥。”
在一旁唰唰唰記錄的王亞麗瞥了一眼劉震雲,笑罵道:“什么能發,什么不能發,我心里有數,自己人聊天就大大方方的聊唄。”
劉震雲也不尷尬,但確實真誠了些。
“《青春》是典型的方氏語言風格,與之相比,更具意象性和情感力量的《長大》反而不像是他的作品了,從情緒的角度來講,《青春》顯然要更酣暢,他刻意降低了文字的門檻,只為罵個痛快,這份兇和狂,在當今文壇是獨一份的。”
余樺繼續強調:“立意沒問題,邏輯也沒問題,結尾有點問題,但不大。”
“還不大呢?”石鐵生哈哈大笑,“新概念還辦個屁啊,盤子都快被他掀了!”
“那倒也不至于,萌芽+十四所高校,這點壓力還頂不動嗎?”
“也很難講。”
王亞麗忽然插口,聊著聊著自個笑了起來。
“我出來前,社里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全是投訴的,哪怕早有預料,可這股子怒火也確實太兇猛了些,他啊,得罪的可不是一批兩批人呢……”
確實,方星河自己也感受到了。
星光面板上,浮粉瘋狂往下掉,從未如此迅猛過。
理論上,作文集今天最多賣出25萬冊,可是僅僅一上午的時間,他掉的浮粉都不止50萬了。
到底有多少學生和家長看了《青春》之后好感歸零?
暫時不好統計,他只知道,風暴才只是剛剛邁開腳步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