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什么叫做身份對等
身份對等的正確含義是:當基德在低位對抗喬丹時,可以拉拽可以互別可以粗暴推搡,因為這倆人都是巨星。
但是蚊子面對方哥,動作就必須克制。
非巨星沒有資格生拉硬拽巨星,這不是球星哨,而是保證比賽公平的核心規則。
想想看,假如每個球隊隨便派出兩個動作粗暴的邊緣替補,就能把對手的球星搞掉,那么以后誰還會好好打球
這種經驗教訓,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大丹跟活塞。
那幾年的活塞真是把“打不過就破壞”的歪門邪道發揮得淋漓盡致,丹子因此被多卡了好幾年。
幸虧丹子抗造,也有毅力增肌,否則一旦被干廢,肯定就沒有90年代nba的輝煌了。
聯盟痛定思痛,自此一邊保護超巨,一邊用規則限制超巨,既保證了基本公平,又保證了場面激烈好看。
眾所周知,鯊魚面前沒有阻擋犯規,庫里沒有圓柱體,都是受針對的體現。
曾卓君用哪個角色奪冠,哪個角色馬上挨削,同樣是超巨基本待遇,根本不用驚奇。
歷史上,各領域的超巨惟有一個人沒有遭遇規則削弱,反而受到規則加強,此人是誰,知名不具,讓我們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
扯回現場,蚊子哥本來力量就不如方星河,再加上敏捷差距,基特爾斯很快就熄火了。
破開了外線關鍵點,就意味著破開了全局。
接下來的事,相當于上一場比賽的重演。
籃網隊的防守確實比常規賽更難纏了,但雙方面對的防守壓力都差不多,所以最后還是得拼進攻火力,以及高強度下的穩定性。
霎時間,小漢小羅小坎都不怎么靠得住了。
但是不要緊,幼兒園班長和養老院門房仍然穩得一批。
為什么會有那句經典名言——季后賽是球星的戰場
正是因為這種高壓。
大家的效率同時下滑,角色球員下滑更多且難以出手了,巨星卻仍然能夠保證產量,自然意義重大。
所以不必苛責任何任何人低效,只要能夠消化掉攻堅球球權,再鐵都有價值。
那有沒有不消化攻堅球權,只打簡單球的巨星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反正奇才的攻堅球權,你方哥和丹子一人消化了一半。
所謂的巨星成色,正該于此刻展現。
方星河的三分命中率因此而下滑,回落到差一點不到40%的水平。
沖筐倒還是那么猛,但是并不總能造成殺傷了。
如果不是毫無爭議的打手,季后賽的沖筐對撞是否犯規,要看中鋒的起跳姿態。
籃網中鋒知道自己是什么段位,所以永遠只是雙手高舉垂直起跳,不做任何下壓動作,不試圖封蓋,只以干擾為主,所以少有加罰。
但正因如此,方星河的上籃命中率并沒有降低太多。
干擾強度,遠遠不夠。
而丹子的那套打法更是流氓,上下步也好,后仰跳投也罷,前三節的命中率只看手感,跟防守強度沒有任何關系。
第四節才開始效率下滑。
但很可惜,籃網撐不到第四節。
只要方星河遏制住基德的快攻,他們的陣地戰水平始終那樣,打不穿奇才防線。
方星河知道,全世界所有的視線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因此拿出了120%的態度。
只在第一節后半段休息4分鐘,然后一直打滿,直到垃圾時間為止。
99耐力+99恢復,再加上小體型的天生低消耗,只要減少幻影突襲的使用次數,場均44分鐘毛毛雨。
當然,更有價值的還是新加上去的那2點力量。
當力量攀升至92點之后,方星河跟基德貼身對抗就只吃小虧了。
噸位上的差距,可以用敏捷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