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得承認,肯尼斯·圖蘭煽動起來相當程度的民意,他的觀點廣受認同,相當多名人站出來表示贊賞。
此時沒有方便的社交媒體可以點贊,但影評人的文章和明星們的個人采訪,完全可以實現聲援。
最重要的是,圖蘭指出了一條極其行之有效的攻擊路線——如何抨擊《英雄》?
在電影剛剛上映的前幾天,所有同期對手,對立公司,甚至是恐懼于方星河將影響力深入到好萊塢的明星演員,都在因為“如何制止”而焦心。
而難點在于,《英雄》的場面、畫面、色彩、動作,他們實在噴不動。
張毅謀+方星河,在視覺呈現上面,貢獻出來一種絕對意義的統治力。
這讓所有的對手都感到棘手,直到圖蘭發文,大家終于找到一個統一的發力點——
就攻擊它的意識核心。
《指環王》的導演彼得·杰克遜很快在采訪中公開回應了媒體的相關提問。
“您怎么看待目前聲勢火熱的《英雄》?”
“嘩眾取寵!”
英文中沒有對應的成語,所以彼得使用的表述是“pytothegallery”,近乎于撕破臉皮的嘲諷。
他如是回道:“別把我們同《英雄》相提并論,我們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他們的聲勢只是因為有一個擅長表演、懂得如何娛樂大眾的演員……”
一石激起千層浪。
記者急忙追問:“您是在指責starriver故意吸引眼球嗎?”
“不,我沒有指責,我只是在陳述事實。”
彼得根本不慫方星河,但也不想將方星河徹底得罪死,所以簡單略過人的問題,將矛頭直指電影核心。
“我的意思是,《英雄》根本不算一部好電影,他配不上現在的熱度,現在你來告訴我,這部故弄玄虛的電影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一次失敗的刺殺,僅此而已。
它既不有趣,也不釋放,充斥著令人厭惡的說教,以及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張導為什么拍攝一部這樣的影片?
或許就像是影評人講的那樣,大一統觀念作祟,他過于沉迷執著于那個國家曾經的輝煌,于是用現代技巧譜寫出一幕虛偽幻境,試圖告訴我們那段歷史多么偉大。
但是恕我直言,我只感覺到無聊——除了sr的打戲確實精彩,電影的核心邏輯簡直堪稱災難。
如果他們的制度和文化真有那么優秀,那么現在又為什么如此貧窮弱小愚昧?
所以我不喜歡這部電影鼓吹的思想。
大一統?
已經被現代文明淘汰的封建帝國沙文主義罷了。”
杰克遜毫不客氣的批評,給圖蘭的文章添了一把火,使得烈火越燒越旺。
在邏輯上,圖蘭和杰克遜是代表“正確”的一方。
大一統,在后世的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概念、民族概念、歷史概念、文化概念……等等多種概念的集合體。
國人們提到“大一統”時,是自然而然的驕傲著的。
中華文明的唯一性、先進性、延續性、自我修復性,盡數包含在這個簡單的詞語里,不需要額外說明。
但在當下,別說西方世界不承認,就連中國人自己都不認為大一統本身有什么了不起。
這是時代的局限,更是“衰弱即落后”的思維陷阱。
在當今的西方世界,由于普遍性的富裕、發達、高福利,導致了普遍性的制度自豪,以及普遍性的對外優越。
尤其是美國人,真是發自內心的堅信以及維護皿煮柿油那一套,到了盲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