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少我》發行時,不少媒體夸獎方星河是“年輕版本的羅斯”。
而這一次,羅斯親自站了出來。
“在寫作層面,sr身上最不值得一提的便是他那早已精湛到一定層級的技巧,擁有大師級技巧的作家單單美洲就能數出來十幾位。
同樣也不是他那份特有的憤怒和冷酷——任何人在年輕時都憤怒過,有些人甚至直到現在仍然憤怒著,不值得格外關注。
真正使得他獨立于所有人的素質,是那份不可思議的洞察力,他的智慧在這個年齡段絕無僅有。
我不明白他是如何做到如此巧妙地平衡了諷刺和克制,諷刺有深度,釋放有克制,但他就是做到了。
因而,《中國意識》一文極具韻味,值得字斟句酌,且在文學、哲學兩大層面兼具一種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種價值源自于思想本身,我格外喜歡他對美式自由的批判性解構,而對于中國意識的部分,我愛到不可自拔,這是從未出現過的中國聲音,它太新鮮,太經典,太引人入勝,太開拓視野。
憑此一文,我認為他有資格橫掃普利策、美國國家雜志、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等等所有評選里所有與短篇相關的獎項。
我好像是其中幾個獎項的評委,在此我鄭重宣布,我會投出我的那一票。”
羅斯的采訪刊登后,美洲文學界頓時沸騰了。
這老哥的脾氣可稱不上好,然而地位高到沒邊兒,往常大家都是捏著鼻子聽他罵人,哪成想他還有這種盛贊新人的時候?
所以,盡管這事兒根本沒出圈,就在文學界里轟隆隆的震蕩,可還是給方星河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繼日韓文學界之后,方作家再次征服傲慢的美國文學界!
好吧,收斂點,一篇雜文就講征服,實在有點過了。
不過他確確實實已經被美國文學界徹底認可,圈里視他為超級天才,圈外視他為正統作家。
那些經常能寫出暢銷書的跨界名人?少來碰瓷!
美國當前最有影響力最頂尖的公共知識分子、評論家和家,蘇珊·桑塔格,馬上跟進,力挺方星河。
“《中國意識》的現實意義、學術意義、交流意義遠遠超過今年的所有文章,考慮到時代因素和美國人的傲慢,我認為在最起碼10年之內,不會有比這更新穎的視角出現。
毫無疑問,方星河是本世紀世界文壇最大的驚喜,如果他繼續這樣寫下去,我甚至愿意相信,整個21世紀都是他的!
如果你懷疑我的話,那么不妨親自去找找看——限制他更進一步的文學短板到底是什么?!”
那些最愛在雞蛋里挑骨頭的批評家們真的去找了。
然后一個接一個的傻眼。
臥槽!
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這屌毛孩子怎么是個圓?!
六邊形戰士終歸還有邊,方星河倒好,圓咕隆咚的一大坨,不管從哪個維度看,都沒有絲毫短板。
文學界肯定沒服,文無第一,在哪個國家都適用。
但文學評論界消停得很,暫時,沒有任何一個真正有份量的大咖站出來批評方哥。
美國非裔文學的旗幟和精神領袖托尼·莫里森甚至直言:“以sr的年齡,《中國意識》一文已經是默認的滿分。
不會更高,也不可能更高——除非他自己再寫一篇新文章。
伙計們,別試圖挑這篇文章的刺了,最起碼在文學層面上,don'tdoit。”
非常意外的,don'tdoit,忽然成為了本次事件的熱門流行語。
報紙上、網絡里、電臺中,到處都有人在提醒don'tdoit。
其含義從最開始的簡簡單單,逐漸演變成“別去惹方星河”。
文學評論界因此產生一大共識——不要不自量力的去找方星河的麻煩,你們辦不到。
至此,影響力最小但格調最高的文學界內部,只剩下一種聲音。
夸,給我瘋狂的夸!
北美如此,日韓亦然,英法德意,處處驚寒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