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在國內的火爆程度比前世略高,但沒高到哪兒去。
方星河的加入,對電影的質量產生了極大提升,可惜中國電影市場的極限便是如此。
在有限的時間內,銀幕數量決定爆發,所以盡管全體滿天星都在積極搶票,但是10日票房的提升幅度并不高。
不過,所謂的“提升不高”是一件只有方星河才知道的對比性事件,當前時代的影迷媒體同行們可不知道。
他們只能看到,《英雄》好像吃了瘋狗der一樣,三天4000萬,十天破億,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到處都在排隊,到處都在討論。
媒體從各種角度追著罵,觀眾只管買票,情況極其撕裂。
中國早期的電影市場是這樣子的,大片實在太少,觀眾沒得選擇,所以哪怕是爛到《饅頭》那種程度,仍然能夠取得不菲票房。
《英雄》作為國內第一部商業大片,自然擁有最高級別的待遇。
10天之內,各種頭版上得數都數不過來,從《新聞聯播》到《環球新聞》,處處有爺名。
當然,是越來越強烈的罵名。
《英雄》是一部畫面奇觀,但結局真不好看,此乃公論。
在原本的時間線里,觀眾們沒辦法,只能忍著結局的屎感,安慰自己道:沒關系,最起碼畫面和打斗足夠精彩,值!
作為國內第一部大片,要求別那么高嘛。
有了零的突破,下一次一定會更好的。
淳樸的國內影迷一邊罵一邊鼓勵,幾乎沒怎么受到負面報道的影響,硬生生把《英雄》撐上2.5億票房。
可是現在的情況截然不同——媒體忽然傳來惡報,國際版的結局截然不同!
所有大報都在追蹤國際上映情況,美國周榜第三,日本瘋狂追捧,韓國開始破紀錄,歐洲出現功夫熱……
國內觀眾們看著看著,忽然有點受不了了。
憑什么啊?
憑什么外國人吃得那么好,有專供版,而我們憋屈巴拉的看著陳到鳴一頓嘴炮?
罵聲漸漸彌漫成一片,矛頭直指張毅謀。
謀子掉了好些頭發,茫然了。
“唉!怎么連國內的觀眾都理解不了天下的理念呢……”
張衛平忍不住撇嘴,拍了拍桌面上的報紙:“什么理念不理念的,現在是人物立不住!照我看,國際版確實好得多。”
衛萍在pua謀子的時候向來不遺余力。
“你啊,就是太別扭,總喜歡在自己整不明白的地方發力。看沒看到小方的新文章?那才是真正吃透了天下、大一統、東西方文化根基、思想意識形態的表現!”
謀子啞口無言,只是一味的吸煙。
最近兩天,輿論場又被方星河的文章攪翻了天。
最開始大家是在集中火力批評國內版《英雄》。
王碩蹦出來罵道:“《英雄》是什么?就是一副巨大的春藥!張毅謀就是個搞裝修的,把畫面弄得金碧輝煌,里面卻空無一物。他這是用大場面忽悠老百姓,喂他們吃‘視覺偉哥’!”
天涯辣評:“看完《英雄》,我明白了:原來最大的英雄是秦始皇。殺手們折騰了半天,最后都被皇帝的胸懷天下所感化,自愿赴死。這哪里是刺秦,分明是一場歌頌秦王的大型行為藝術。電影告訴我們,反抗是徒勞的,理解并擁護強大的權力才是最終的歸宿。”
滿天星的聲音在星網匯聚成洪流:“白瞎了哥哥那么精彩的打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