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大早,全國專家集體改口的盛況,徹底看呆了全國百姓。
昨天的早報還全是批評,今天的早報就只剩下贊譽。
縱然偶有吐槽,也僅僅只是針對謀子,必須把咱們方哥摘出來單獨夸兩句。
“《英雄》終于具備英雄氣了。”
之前罵英雄是狗熊的電影人們集體180度大轉向,新文章抓著方哥不松手,就硬蹭。
不過他們的話其實很在理,得到了觀眾們的廣泛認同。
就連很多人不喜歡的天命,也被洗得干干凈凈。
其中,以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的文章最為犀利透徹,真正講明白了方版的不同。
“不敢出劍的無名純屬懦夫,完全是張導貫徹個人理念的提線木偶,沒有邏輯沒有動機沒有弧光,往那里一站,仿若道具。
而斬掉傳國玉璽一角的無名卻在我們明知道的虛構中升華,他變得有血有肉,飽滿豪邁。
之前我有多恨他辜負了太子譽的信任,現在就有多么為他惋惜。
他苦練多年的刺殺之劍沒有敗給任何人,當那一劍斬出,我們看到了他眼底的火和鋒,當他被釘死在殿柱上,大笑道出君上請懸吾頭顱試觀之,那一刻我竟淚流滿面。
和張導空洞的天下概念截然不同,方星河的哲學史觀明顯更加真實、厚重、有溫度。
張版結局完全是抽象的、浮夸的、虛偽的,像是把我們綁在椅子上,往大家嘴里硬生生灌藥。
大郎,來吃藥了!
什么藥?
治腎虛的藥,吃了藥,你以后就會變得梆硬!
事實上呢?
那藥特別反胃,苦澀腥臭,難以下咽,而且吃了藥之后完全不會讓人有反應,只會陷入一種一回想便感覺惡心的境地。
方版的結局卻沒有強行向我們灌任何東西。
但我們不傻,我們看得到區別。
刺客斬斷傳國玉璽完全是虛構的情節,但是并不惹人反感,因為大家能夠體會到方導在這里想要表達的隱喻——
天命因民而聚,亦為民而磔。
這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之后無名慷慨赴死時,道出那句‘懇請王上將我與韓太子頭顱懸于高處’,再次上演了一出精妙的隱喻。
所謂天人共鑒,所謂眾生期盼,所謂民心向背,統統都是中國古代對于君王是否失德的監察。
其核心邏輯是:君主的權力源于天命,而天命的歸屬取決于君主的德行。
這套體系中的監察主體十分復雜,從上天到文官再到百姓,均有責任、義務以及權力對君王進行監督和勸誡。
而在這套主體里最微弱的民,恰恰又是天命的現實反映。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失去天佑,幾乎等于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則意味著改朝換代勢必成行。
無名要求秦王懸顱于高處,又道‘或許親見此景時,我等終可瞑目’,本質上是將自己從刺客轉化為大秦潛在的國民,默認了秦王具備實現大一統的資格,并且盼見四海一的那天。
同時,此舉又有監察之意。
無名代表鬼,太子譽代表神,他們同時又是死去的民。
在泰山封禪的場景中,人鬼神共鑒天命歸秦,其象征意義十分濃厚,畫面充滿中式哲思。
最后再到彩蛋,太子譽打破第四面墻,與觀眾對視,徹底將結局升華。